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项目已完成国际招标;箭扣长城修缮工程启动第五期;北京长城文化节系列活动持续3年……昨天,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发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标志性项目完成进展。
依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规划》,100个相关项目正在逐年滚动,稳步推进。2035年,这座没有围墙的公园将全面建成。
长城保护形成“一张图”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规划范围与长城文化带划定的一致,涉及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昌平区和门头沟区6个区,贯穿北京北部生态涵养区,约占北京市域面积的30%。
其实,10余年长城保护实践中,也曾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保护区划管控规定主要是针对老城的建设情况制定,不完全符合山区地形多变的情况等。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空间范围则综合考虑已经颁布的长城保护区划、镇村行政边界、自然资源分布,以及北京浅山区、生态涵养区等相关规划的各类边界,形成长城保护“一张图”。
这座公园在规划中还强调了三个方面带动作用:在长城遗产保护传承上,开展长城濒危点段抢险保护,探索抢险保护、研究性保护、预防性保护结合的保护技术途径,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样板区;通过改造提升,形成中国长城博物馆为引领的长城展示陈列馆、长城乡村记忆馆、研学基地系列,结合“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形成特色突出、互为补充的长城文化综合展示传播系统;长城文化弘扬方面,持续开展北京长城文化系列节庆活动,举办国际长城学术论坛、长城设计周、长城非遗表演,形成长城文化传播的品牌影响力。
结构布局为“一线五区多点”
北京辖区内长城墙体总长度520.77公里,各类型遗存2356处。其中,明长城各类设施最密集、建造最坚固,是中国长城的代表性精华段落。不过,这些长城大部分都处于未开放状态。
2035年前,这种情况将改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的整体空间结构布局确定为“一线五区多点”。五个片区是疏解长城开放景区游客压力的集中展示地区。“多点”是多个长城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文旅融合区及传统利用区,包括长城沿线就近可览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文旅优质资源以及传统村落等。
通过这些片区示范产生辐射带动作用,长城管理开放的长度有望达到北京长城总长度的10%左右,使公众更好地享受长城大型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
10个标志性项目明年基本建成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中,马兰路、古北口路、黄花路、居庸路、沿河城5个重点区域的100个项目已经细化了分类分期实施台账,正在逐年滚动稳步推进。
100个项目中,有10项被称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标志性项目,旨在探索先行案例经验。其中,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项目已经完成国际招标;箭扣长城修缮工程第五期启动,“长城保护修复基地”挂牌;长城文化节系列活动已持续3年,长城研究学术交流、长城文创产品大赛等成为常驻节目。到2023年,10个标志性项目将基本建成。
专家介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涉及本市6个区的42个乡镇,规划实施“目标化”总体审批监管和“属地化”任务分解落实的统筹实施策略和管理模式;鼓励探索多方参与模式,吸纳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鼓励跨区跨乡镇跨村的合作,探索突破行政区划和部门分权管理瓶颈,激发公园建设保护内生动力、打通实施环节渠道、创新公园运维管理模式的途径和方法。(本报记者 李祺瑶 实习记者 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