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 >

读鲁迅重新成为我的起点

时间:2022-09-19 11:04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为“最了解中国人”的作家,他的洞见永不过时。他充满“当下性”,甚至会时时刺痛我们。

  我硕士读的是中国现代文学,鲁迅应该是必须认真读的作家。但是,直到我读研二的时候,才决定认真读一遍《鲁迅全集》。2004年冬天的北京地坛书市,我花260元买了一套二手《鲁迅全集》,扛回了学校。

  那是我第一次认真读《鲁迅全集》。因为是二手书,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前几卷都有这套书原主人的批注,用的是细细的铅笔,字体娟秀,我猜那一定是一位女性。她为什么要读鲁迅呢,有着怎样的故事?读到后来我有点得意,因为后面的几卷都没有批注了。我比她(希望是她不是他)读得更多。

  读《鲁迅全集》对我来说有直接的收获,因为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有相关内容。但是,毕业后,我没有再从事研究现代文学的工作,在毕业前夕,我把《鲁迅全集》卖给了一位同学,价格仍然是260元。这让我感到自己赚大了,也感受到经典的价值,它是不容易贬值的。

  2009年,我已经毕业4年,在网上和一位朋友聊天。她问我生日愿望是什么,我说,希望能再次拥有一套《鲁迅全集》。没想到,她当即就在网上下单买了一套,两天后就送到了我上班的地方。那时我租住在四川大学一个宿舍,下夜班后,我打车回去,但是从大门到住所,必须自己搬运——我流了和几年前一样的汗水。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我似乎回到了当初的读书时光。

  这套新版《鲁迅全集》,打折后是560元。我已经参加工作,也不是买不起,但是不经意间一句话,却让我再次拥有一套崭新的《鲁迅全集》。和书有关的友谊,总是最单纯最动人的,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通读一遍,才能对得起朋友这份心意。

  接下来是我人生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我在报社上夜班,要在下午4点到岗。每天早上10点起床后,我在川大找一个教室,坐下来认真读《鲁迅全集》,到下午3点起身步行去报社,这样我每天都可以看5个小时。

  为什么要读鲁迅?对我来说,最直接的原因是被朋友送书感动,必须读完才对得起她。这一次读全集和读书的时候有很大不同,那时是“专业”,要做论文,心中想着前人的研究成果,看能不能读出新意来。这一次没有任何人要求我读,也不需要做任何研究,完全回归“普通读者”本位。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接触到一个更可爱、更真实也更个人化的鲁迅,也就是“我的鲁迅”。读《两地书》中他和许广平的通信,感受到他作为一个读书人的浪漫、小气和胆怯。他是一个普通男人,有一点小心思,但是不太会谈恋爱。那时,他已经是一个名教授、名作家,但又多么笨拙,而这种笨拙又让人感动。

  后来,我没有再从头到尾通读过《鲁迅全集》,但是几乎每年都会随便挑一卷认真读一下,包括他的日记。第一次读《鲁迅日记》的时候,心中装的是“现代文学史”,希望每一页都有深意。但是现在再读,就真的是读日记本身。他是怎么逛书店的,日常花销是多少,为哪些事生气,我获得的是一个生活化的鲁迅。比如,我读日记后得知,鲁迅在上海的时候,是喜欢喝咖啡的,而且是冰咖啡。

  这些年读得最多的是《故乡》。这篇小说的一部分,曾入选中学课本,告诉我们少年闰土是多么单纯美好,而中年闰土则愚昧麻木,这都是旧社会的错。如果读完全篇,你会发现小说中“我”的悲哀。他在故乡中看不到希望,但是又不愿意绝望,于是再次出发,到大城市寻找答案。

  我把《故乡》看成是中国现代“还乡记”的鼻祖,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作品真正超越它。鲁迅在故乡中看到的景象,和今天我们从大城市返回农村老家看到的,有什么根本性不同吗?并没有。我们看到的仍然是观念和人之间的隔阂,仍然是童年的消逝和成年人沟通的困难。这篇小说是1921年写的,已经超过100年了,但是中国人仍然没有走出“故乡”。

  鲁迅重新成为我思考的起点。我已经忘记自己曾把读鲁迅当成专业,而只把它当成常读常新的日常读物。有一阵子,我想写一个系列的“鲁迅专访”,就很多热点新闻事件求教于他,相信他老人家会给出精彩的答案。他当然不知道互联网是何物,但是作为“最了解中国人”的作家,他的洞见永不过时。他充满“当下性”,甚至会时时刺痛我们。(张丰)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