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 >

乡土文学的“再陌生化”

时间:2022-07-01 10:25来源:文汇报

  《天露湾》陈应松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天露湾》是当下主题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改革开放40年为时代背景,书写了江汉平原的农民通过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广阔的背景上再现了当代乡村的巨变。

  荆州天露湖边天露湾村,在共产党员、村支书洪家胜父子和乡村能人金满仓父女两家人两辈人的共同努力下,突破了长江以南不能种葡萄的说法。葡萄黄金产区在北纬37度-39度,法国波尔多到中国秦皇岛就在这个维度上。江汉平原在北纬29度-31度左右,不产葡萄。天露湾村创造了江南地区大面积种植葡萄的奇迹,并多种经营地发展葡萄产业,带领乡亲们实现了脱贫致富。小说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新时代的中国农民形象。歌颂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在勤劳致富奔小康的艰难路途上所展现出的伟大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小说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荆江流域人民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地域文化被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是一部有历史感、有现实感、把握时代主旋律的现实主义小说。

  《天露湾》是陈应松将创作视角重新调整回故乡后的小说,这种调整,使他笔下的故乡有了一个“再陌生化”的过程。或者说,他有了武汉、神农架等生活经历之后,再回到故乡,已经不是他曾经的故乡。或者说,一方面是故乡真的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也是他的经历重新照亮了他的故乡。因此,这是一部有鲜明的时代性、思想性和主题性的小说。这一点同其他主题写作的小说没有区别。不同的是,更多的主题创作直奔主题,非常急切,《天露湾》不是。小说开始写满仓杀猪。杀猪不能明目张胆,因为要交税所以要偷偷地杀。自己家辛辛苦苦养的猪,但这猪某种意义上并不属于自己。那个时代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就荒唐到这样的程度。农民不要说致富,就是改善一下餐桌,在那个时代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只是一个细节,但这个细节却可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基础和前提。社会主义不是让人们过苦日子,更不是让农民自己养了猪还不敢杀、不能杀。小说开始呈现的这个场景,显然是一种检讨。这个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小说的现实感,对农民来说,就是“地越种越贱”。这是农民难以超越的困境,要想摆脱这种命运只有寻找他途。于是,金满仓们试图种葡萄。外出买葡萄苗,出师不利,被小偷偷了钱,然后打成一团。村民肖炳子为洪家胜书记给金满仓报销了200元培训费,就被人告发,镇纪委还来了调查组。这些细节的根源都是因为贫穷,不患寡患不均。第一年种上了葡萄,金满仓就有了1000多元的收入,对金满仓来说就是喜从天降。满仓老婆说,那是种几年水稻才能赚到的钱。这是农民自发找到的致富路,就像小岗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陈应松让农民自发走一条不寻常的道路。或者说,天露湾村没有等待输血,也没有等待“工作组”或外来的能人。

  但这条路一开始就不是一条顺风顺水的路。为了抢市场,给葡萄打催熟剂,价格虚高销路出了问题,直至滞销,葡萄白白倒掉,就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把牛奶大量倒掉一样。1300多亩葡萄被大水淹了,然后是分洪跑洪水,金甜甜和乔汉桥运送葡萄时,在江上遇到暴风雨,损失了五吨葡萄,两人死里逃生。天露湾种葡萄终于致富了,他们一亩地可收入8000元。这个成果就连中国葡萄学会的会长曹文野也震惊不已,惊呼“这也太高了”。最后,他们建成了占地3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中的是3000亩,他们还要造葡萄酒庄,搞多种经营。小说获得了历史逻辑和伦理逻辑的一致性。历史逻辑讲的是社会的发展进步,伦理逻辑讲的是道德,是善。但是,历史的逻辑和伦理的逻辑常常是矛盾的,社会历史的发展有时必须是以牺牲伦理道德为代价的。比如环境问题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很多中小企业起步的时候就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但天露湾种葡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天露湾致富路的起点是很高的。但是,乡村的日常生活不是种了葡萄就完全解决了。村民生活的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满仓替人捉猪伤了未痊愈的腿,女儿甜甜留下一封信远走他乡;满仓后来又摔坏了髋关节;金甜甜和乔汉桥、洪大江一波三折的爱情等,是小说文学性比较强的桥段。

  《天露湾》更精彩的还不是关于天露湾村种葡萄致富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并没有多少内容可供书写。我觉得写得好的还是天露湾百姓的日常生活,写他们的喜怒哀乐人情冷暖,写天露湾的“人世间”,而不是写改稻谷种葡萄的“突变”。“突变”不是日子,突变是瞬间完成的,日常生活是久远的。天露湾的生活是在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时代性的,这个变化是渐变的。而且,陈应松也写出了天露湾没有变化的一面,这就是人心向善。我们看到小说中的人物大部分是好人,金满仓、余翠娥、洪家胜、黄秋莲、吴红英、袁世道、潘忠银、赵向明、乔汉桥、肖炳子等,虽然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信奉了金钱拜物教。走致富路,也不是让所有人都为了一个钱字。在是非、原则问题上,更多的人还是坚持了应该坚持的价值观。这是《天露湾》为主题创作提供的新经验。

  50后陈应松对中国乡村生活的熟悉,几乎贯穿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乡村历史。他最成功的小说几乎都是乡土小说。他既能创作奠定其在文坛地位的《豹子最后的舞蹈》《松鸦为什么鸣叫》《马斯岭血案》《望粮山》等作品,也能创作《天露湾》这样的小说,这是非常可贵的。(孟繁华)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