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 >

骑机车的哪吒能与当代观众“共情”吗?

时间:2021-01-11 10:58来源:文汇报

       即将上映的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海报。 1979年版《哪吒闹海》创造了新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第一个哪吒形象。图为剧照。2019年版《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哪吒形象更多了些“萌感”。图为剧照。 制图:李洁

       哪吒可以穿皮衣、骑机车吗?定档大年初一的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近期放出预告片与制作花絮。在这个全新设定的后现代都市里,哪吒成了一个身材高挑的时尚青年。

       从古老神魔小说中走出的“三头六臂、神通广大”的哪吒,在无数的岁月里,经历了各种文学与艺术的创作加工。这些有继承有变化的形象,在穿越时空隧道后融汇成了传统文化的经典记忆。又岂止是一个哪吒,孙悟空、姜子牙、白娘子等古老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以千姿百态的形象回归并掀起市场新热潮,同时也带来了对 “故事新编”的思考。

       “不是回到六小龄童的观众席上才叫传承,一花独放不是春。”复旦大学中文系杨俊蕾教授指出,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应是一个“多元丛生的合集”。戴肚兜的哪吒、画烟熏的哪吒、半机械化的哪吒……每一代创作者心中都有不同的哪吒,只要人物立得住,故事讲得好,价值观积极向上,都是流行对经典的加固,代际对文化的传承。

每一个深入人心的形象,都离不开千锤百炼的精益求精

       “爹爹,我把我的骨肉还给你,我不连累你”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出品的动画片《哪吒闹海》,是新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的第一个哪吒。那个白衣少年在瓢泼大雨中举剑转身的场景,成为无数孩童记忆深处的回响。

       再向记者讲述当年的创作心路,美影厂原厂长、《哪吒闹海》动画师常光希仍很是动容,“哪吒这一剑,是走投无路,也是痛下决心”。那时候的哪吒手中失去了混天绫和乾坤圈,面对龙王的逼迫、百姓的受难、父亲的两难,他没有办法反抗。为了让这一刻的悲壮情绪达到顶点,画师做了许多铺垫。

       只见哪吒拾起地上的宝剑,跳到石栏上,撕心裂肺地仰天大喊一声 “师父”,而后把头发紧紧咬在嘴里,背过身去,用力下划……这是中国戏曲的表现方式,是“背面敷粉”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传统文化“藏”与“隐”的审美力量。常光希说,当时观看成片时所有人都泪流满面,“以身殉道的哪吒身上,寄托了中国的侠义精神和英雄的光辉”。

       那些附着在哪吒身上的线条、颜色看起来简单,背后的创作极其艰辛。1979年版《哪吒闹海》诞生于动画技术欠发达的年代,十分钟的动画需要7000到10000张原画。常光希坦言,自己思考所用的时间还要远甚于作画,和作曲金复载也反复商量创作细节,才能让音乐和画面配合无间。

       “所有观念的反思,都要承载于形象之上,才能让观众圆融地进入创作世界。因而这个形象必须是创作者千锤百炼后的结晶。”杨俊蕾说,寻求突破是再创作的意义,形象本身是否颠覆传统,本身不是问题,关键能否在审美意义上达成统一。

       同样,1964年美影厂经典动画片《大闹天宫》里那个鹅黄衫子大红裤、虎皮短裙黑短靴,脖子上还围着一条翠绿领巾的“孙悟空”,始终让人念念不忘。细腻的国画风格,勾勒出孙悟空“七十二变”般的灵动。成熟的创作改编,一定会让观众共情力增加,哪怕年代久远,记忆仍栩栩如生。

颠覆式改编之外,更应无惧重复过去的命题

       屈指算来,国产银幕上的孙大圣已“年近花甲”、哪吒也“人到中年”,但他们仍然年轻着。古典形象在流行语境下的重塑,就好像是一张张“年画”,凝结了时代的特征和生动表情。

       新时代的创作者,拥抱了更多元的文化。同样以哪吒为主角,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多了些“萌感”,展现了一颗藏在“恶童”面目下的软萌之心。对哪吒和他的家庭、哪吒与从前对手敖丙之间关系的重新塑造,也引入了更青春现代的叙事。

       而在2021年版《新神榜:哪吒重生》的先导片花中,可以感受到一个中国超级英雄的身影。在高速的动作镜头和炫目特效下,皮衣皮靴“酷”感十足的哪吒展示了他敏捷的身手和非凡的战斗力。加上画面中的钢铁城市、摩托飞艇、机器机甲……从美术设计到世界观架构,充斥着由二次元、科幻、游戏、网络等共同构筑的景观,皆是年轻观众所熟悉的流行文化元素。

       “朋克风,可以延伸出很多主题,如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废土朋克等,但我们这次想做的是东方朋克,把我们的文化和这种流行元素进行碰撞。”导演赵霁向记者介绍,主创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思考如何在审美上做一个视野融合,用年轻人喜欢的元素牵引他们“入门”,走进哪吒这个古典IP最大的精神价值,创造一个新的时代英雄。

       “经典传承应脑洞大开,但有时更需同题碰撞的勇气,”学者指出,当颠覆式创作一度成为市场潮流,在改编中无惧重复过去的命题,则是另一种文化上的坚持。就以孙悟空、哪吒这些 “中国神仙”来说,今天,用新的故事传承他们身上朴素的战斗精神,会比轻易地“解构” “黑化”他们更有难度,但只有在这样的创作设定中,观众才能够感受到自己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的生息与连接。

       动画特效技术的发展,为亦真亦幻的神魔故事打开了想象的大门。牵动人类对未知年代的探索情结之后,如何用瑰丽的手法,闯荡出它的精神世界,成为中国动画创作者们的下一课。(记者 童薇菁)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