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食品 >

乳企加速布局 益生菌市场尚需规范

时间:2021-05-08 10:41来源:中国商网

  从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到羊奶粉、有机奶粉,再到儿童奶粉,如今,几大乳业巨头又将目光聚焦到了益生菌产品,先后上市了多款益生菌补充剂新品,并在益生菌菌株研发上铆足了劲儿。乳企发力益生菌市场是看中了什么,当前的益生菌产品能否讨消费者欢心?

  乳企发力益生菌菌株研发

  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告2021年第5号文件正式发布,批准由澳优乳业旗下益生菌业务品牌锦旗生物申报的MP108鼠李糖乳杆菌为新食品原料,菌株原料的食品安全指标合乎我国相关标准,为可用于婴幼儿食品中的菌种。

  而此前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显示,11年以来,已批准使用的12种益生菌菌株全部来源于国外企业。此番澳优乳业旗下锦旗生物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株婴幼儿益生菌菌株,意味着国内企业打破了婴幼儿“洋菌株”垄断的局面。

  在菌株研发上持续发力的不只澳优乳业。光明乳业相关负责人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公司旗下的光明乳业研究院建立了国内乳企规模最大的乳酸菌资源库(>5400株),率先实现了植物乳杆菌ST-III、干酪乳杆菌LC2W等专利菌株的产业化开发。

  在去年8月举办的第十五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伊利股份副总裁刘春喜也介绍,活性乳双歧杆菌BL-99为伊利历时八年自主研发的第一株专属益生菌,源于我国健康婴儿肠道。

  巨头加速布局

  实际上,近来乳业巨头加码益生菌市场动作频繁。益生菌缘何备受青睐?

  近日,蒙牛推出两款益生菌产品,分别是蒙牛M8活性益生菌粉和蒙牛悠瑞益生菌固体饮料。今年年初,光明乳业推出光明健能Jcan益生菌,每袋活菌添加量≥300亿CFU,更添加IgG免疫球蛋白。去年7月,澳优乳业推出旗下全新益生菌产品——爱益森益生菌。

  益生菌市场先行者健合集团这两年同样加快了在这一领域的布局。2019年,健合集团推出含维生素D配方的婴儿益生菌;2020年,健合集团推出了合生元益生菌白金版,同年又推出了母乳低聚糖(HMO)益生菌。

  希蜜贝贝创始人王景宣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添加益生菌的奶粉早在十几年前就已上市,而益生菌补充剂是近几年火起来的。最开始市场主要是一些小品牌,有了一定消费基础后,乳业巨头也竞相入局。

  益生菌缘何备受巨头青睐?乳业分析师宋亮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乳业巨头加码益生菌领域主要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加速向专业营养品企业转型;二是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三是打造专业壁垒,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周光宏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球益生菌补充剂行业规模达61亿美元,中国益生菌补充剂行业规模达42.4亿元人民币。

  市场热度大增

  众多巨头入局后,当前的益生菌市场销售情况如何,能否赢得消费者芳心?

  一位福建地区的母婴店主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竞争激烈,但益生菌产品却迸发出很大的消费潜力。“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功能很多,有防过敏的、降血糖的、降血脂的、降胆固醇的等等。消费者对益生菌产品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有些家庭所有成员都食用益生菌产品,部分家庭甚至月消费过万元。”

  王景宣也认为,随着益生菌市场日渐火热,消费者对其认可度越来越高,来门店咨询以及购买益生菌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有的母婴店单月销售的益生菌、钙铁锌补充剂、乳铁蛋白等营养品金额能达几十万元。只是,对于益生菌的众多功能,消费者的认知度还远远不够,未来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宋亮透露,之前益生菌主要在一二线市场销售较为火热,如今三四线市场消费者也对益生菌青睐有加。

  “后疫情时期,益生菌领域热度大增。随着市场需求的提升,益生菌品类也在深入细分,除了传统概念中的有益肠道健康以外,其功能性还在被不断挖掘:免疫、体重管理、情绪管理、女性生殖健康、口腔健康、皮肤健康、改善运动机能等各个功能的益生菌解决方案在不断涌现。”光明乳业方面表示。

  市场尚需规范

  光明乳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益生菌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百花齐放,各种益生菌产品快速上市。但这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如部分益生菌产品缺乏有效的临床验证及功能验证就急于上市,某些益生菌产品缺乏对功能的客观描述,这会给整个益生菌市场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王景宣透露,目前市面上某些益生菌产品存在活性低、包装上的菌株数量和实际不符、没有菌株号等问题。平日里也确有一些消费者反映,购买的益生菌效果不明显。他认为,当前的益生菌市场类似前些年的婴幼儿奶粉市场,存在很多乱象。例如,市面上很多益生菌都是代工生产的,一个有生产资质的工厂可以生产若干个品牌,这使得市场品牌众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宋亮也透露,当前的益生菌市场还很不规范。一是产品品类繁多,但标准不统一;二是菌株的活性和数量等没有明确要求;三是益生菌生产工艺并不成熟,代工产品众多,国内自主研发的产品却很少。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