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插队,到底公不公平?近日,一则网友发布的“花40元就能在海底捞火锅免排队”的视频让这一话题再度引发社会热议。
尽管海底捞方面已经否认了相关视频的真实性,称“网络平台出现违规售卖海底捞门店等位号码的情况,经查证此类产品为虚假排号信息,属于严重违规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花钱买插队的情况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据媒体报道,全国多地不少游乐场都推出过可以“花钱免排队”的服务。如北京欢乐谷,就针对一些热门项目推出“快速通道”服务,50元一次,游客购买后可优先进入。此前,上海迪士尼也曾因“天价插队费”一事陷入舆论风波。
对于花钱买插队,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此举加剧了他人的排队等候之苦,实际上侵犯了其他消费者的权益。但也有人指出,提供付费的VIP服务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做法,花钱买优先无可厚非。对于此类话题的热议,当然不能仅止于一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口水战,而是应该从法律层面对其展开严肃讨论,并将之作为一个推动形成社会共识的契机。
那么,从法律层面,怎么看花钱买插队呢?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以及公平交易的权利。也就是说,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公平权。如果是商家自身推出VIP优待措施,提供花钱买插队服务,那么,商家必须提前将相关服务细则告知消费者,将是否花钱买时间的选择权交到消费者手中,否则就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如果花钱买插队服务是由第三方提供的,商家完全不知情,那么,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权,商家也有责任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或者采取有效措施来遏制违规行为。另外,对于通过某种手段提前拿到排号、再将之出售牟利的第三方,相关职能部门也需酌情予以处罚。而被第三方利用来出售此类服务的平台,也有责任尽快下架违规商品或者进行关键词限制搜索等。唯其如此,才能对相关灰色产业链形成有效打击,切实地维护消费者权益。(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