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食品 >

食物中毒致死悲剧,为更多人敲响警钟

时间:2020-10-14 10:35来源: 工人日报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已致八人死亡。据悉,事件发生在家庭聚餐期间,多人食用了自制的“酸汤子”,相关食材已经在冰箱冷冻一年。根据黑龙江卫健委最新消息显示,该事件初步定性为酵米面食物中毒,即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一锅“酸汤子”,要了八条命,这样的悲剧实在令人心痛。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近几年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发生,但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较高。

       此番事件可以说为所有人敲响了食物安全的警钟。在以往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受害者多是因为对食物种类、保存条件等的了解不够,常以经验开路,比如觉得“变质只是口感差点”,扔了怪可惜的;认为冰箱就是“保险箱”,隔夜菜照吃不误。

       上述事件无疑应该唤起人们对食物安全的更多关切,也希望人们能够重新审视某些延续了很久的“舌尖上的经验主义”。

       一直以来,不少人在饮食上有自己的口味偏好和选择,比如有人喜欢腌渍、烟熏食物,有人偏爱各类野生菌类和野菜。然而“吃出事儿”的案例往往与这些食品有关,比如一些地方每年都会发生误食毒野蘑菇致死的案例;一些家庭自制的腌菜亚硝酸盐含量超标,食用后危及生命;还有人只是吃了放在冰箱的隔夜西瓜就休克被送医抢救。

       这些惨剧反映的共性问题是,人们在吃吃喝喝上的“经验主义”。拿腌渍食品来说,有人可能觉得“祖祖辈辈都这么腌、这么吃,没啥事。”但事实上,温度、盐含量、污染物等变量因素都可能在腌渍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岔子”,进而影响品质。

       好的经验当然可以“拿来主义”,但在舌尖安全这一重要环节,有些“经验”实在是隐患重重、危机四伏。为此,有不少科普媒体都曾发文,教人们如何辨别变质食物、中毒症状,以及呼吁不要食用来源不明的或者保存时间过长的食材等。

       除此之外,还应思考,如何从根本上避免“病从口入”这种不必要的人为灾祸——改变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树立新的节约理念显然更为重要。保存食材留待“慢慢吃”、吃剩饭剩菜等是一种节约,但远不如烹饪合理份量、让每一餐都尽可能新鲜、健康,更符合现代生活。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