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9月28日电题:陕西新农人和他们的秋收“新”意
新华社记者张斌
秋日正浓,记者从秦岭脚下、关中平原,行至秦巴山区、黄土高原,沿途所见,秋收的场景正徐徐铺开。从选育品种、创新种植,到开发新品、把握市场等农业产销过程,科学理念正带给一批新农人更多收获和期待。
秦岭脚下,陕西周至县。这里是我国猕猴桃优生区,40余万亩猕猴桃正逐渐成熟。“‘翠香’一亩地卖了7000多元,好着哩!”周至县楼观镇45岁的果农吴宏良每天都要到自家果园转一转。
果园里,猕猴桃藤蔓盘绕。佝偻着身子,他顺手摘下一个,麻利地剥去外皮,一口咬下。“这是第二批的‘徐香’,口味酸甜,也很受市场欢迎。”吴宏良说。
种植猕猴桃20多年,从“秦美”“海沃德”到“翠香”“徐香”,这几年吴宏良和很多当地果农一起,不断优化品种,适应市场需求。“品种好、口味赞,加上精细化种植,品质有保障,消费者才愿意掏钱。”他说。
距离周至40余公里,在我国“农科城”杨凌,桂创林的种植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
“敢想敢做,实验完成!”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前一天,他在自己的朋友圈一连发了9张照片,记录过去两年试种有机蔬菜的全过程。
“已经试种10多次,基质稳定性不错,下一步要大量给出样品。”桂创林47岁,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节能技术研究。2014年,他回到关中平原,一心扎进农业领域,不断探索智能化种植。
“我的目标是,通过智能种植和采收,实现规模化、自动化。待模式成熟后,一个人就可管理2万平方米,产值会相当可观。”他对自己信心满满。
车行秦巴山区,入夜后凉意袭人。64岁的紫阳康硒天茗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国卿刚刚到家。西安、北京、榆林……最近他奔走不停,忙着在各种展销会推荐新产品。
新产品是当地推进科技扶贫,大力发展的夏秋茶。“起初我们只在春天生产绿茶;现在夏秋采摘的叶子也生产红茶、白茶等。”他说,“今年,夏秋茶卖得比春茶还好,最近正号召老乡大量采摘叶子,一直要采收到10月中下旬。”
从2014年回乡种茶、制茶、销茶,陈国卿不但把自家的生意做得红火,还通过土地流转、鲜叶收购、园区务工等方式带动周边茶农增收。
丰收的日子,也有新期待。陕北洛川县,果农马小宏的12亩苹果到了关键的“着色期”。人手不够,他和爱人雇来4个工人,抓紧给苹果脱袋。
多年来,洛川苹果一直销售很旺。瞅准苹果产业这一方向不变,马小宏和妻子不断学习果树嫁接和修剪技术,手机里有关苹果的微信群就有10多个,还在当地率先种植了矮化密植品种。
尽管遭受冻害,苹果结果率低,但他并未灰心:“咱产业方向没问题,只要来年做好防冻害的准备和措施,收入肯定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