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脯?果干?傻傻分不清楚,其实果脯营养不及果干。
果干制品是经过干燥后的水果,此过程中,会损失掉部分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但矿物质和糖被浓缩,含糖量通常可达60%~80%左右。
果脯是水果加糖煮制后再加糖腌渍而成,维生素和钾、铁、锰、锌等矿物质含量远不及果干,营养素密度低。而且,果脯在制作过程中常采用熏硫处理保持色泽。
优先选新鲜水果,然后选果干,最后选果脯。
2. 营养麦片≠燕麦片
一般,原味麦片的配料表里百分百是燕麦。而所谓的“营养麦片”,其配料表相对比较复杂,除了燕麦,还加入了别的食材,比如小麦、大米、玉米粉等,这样就使得燕麦片的比例下降,部分“营养麦片”中燕麦片的含量仅有5%,最高的也不超过40%,而且这些麦片里往往成分多样,有些会加入植脂末和香精,植脂末中可能含反式脂肪酸。
3. 爆米花≠玉米
你仔细看配料表,里面几乎都有氢化植物油的身影。这种爆米花糖多、脂肪多、热量高,有的还会添加色素以及各种香精,做出五颜六色、各种口味的爆米花,实在不是什么健康零食,大人孩子都要尽量少吃。
4. 果汁饮料≠果汁
果汁中的原果汁含量较高,而果汁饮料中的原果汁含量大概只有10%~20%左右,高一点的可到30%左右,剩下的主要就是水和糖了。因此与果汁相比,果汁饮料的纯度与营养价值大打折扣。
5. 乳酸饮料≠酸奶
如果商品名称是“酸奶”、“发酵乳”、“酸牛乳”、“酸酪乳”等名称,一般指的是酸奶。而如果是“酸酸乳”、“乳酸菌饮料”、“风味发酵乳”等,往往不是真正的酸奶。是乳酸菌饮料。从营养价值来说,酸奶的乳含量越高越好,建议尽量买乳含量大于85%的酸奶,乳含量太低的可能是调味酸奶等“花样”酸奶。
6. 牛奶饮料≠牛奶
不少人认为早餐奶比纯牛奶好喝、营养价值高,而且有“红枣味”、“核桃味”等多种口味,看起来营养更丰富。
早餐奶其实并非纯正的牛奶,而是将纯牛奶用水稀释过,然后加入糖、谷类或坚果、强化营养素,甚至添加了一些香精调制而成,味道香甜。加水稀释的牛奶,营养素含量有所降低。
7. 日本豆腐≠豆腐
日本虽然声称是“豆腐”,但其中可能一点大豆的成分都没有,。日本豆腐是以鸡蛋为主要原料,辅之纯水、植物蛋白、天然调味料等制成,没有一点大豆成分。
8. 果醋饮料≠果醋
优质的“发酵苹果醋”,可用来凉拌菜肴,或餐后稀释饮用,对健康有益。目前市场上很多所谓的苹果醋并不是醋,而是甜饮料,是用苹果汁加醋酸制成,有的产品甚至用醋和苹果味香料勾兑而成。而且,为了调节口感,加了很多糖,营养价值很低。
9. 巧克力≠黑巧克力
从营养价值来说:黑巧克力>牛奶巧克力>白巧克力及其他巧克力加工产品。
黑巧克力含较多可可粉(或称可可固体),含有较多黄烷醇。黄烷醇是一种抗氧化的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减少心血管疾病与老年记忆退化的风险。另外,选巧克力还要远离“代可可脂”,此类巧克力不论从口感还是营养价值方面都大打折扣。
10. 全麦面包≠全麦食品
买粗粮制品时注意,不要以为有“全麦”、“粗粮”、“高纤”这些字眼的就是健康食品。
市面上有很多全麦面包、粗粮饼干等食品,乍一看,饼干上有星星点点的麸皮。但可别被表面上的这些麸皮蒙蔽了。小麦粉、精炼植物油、麸皮、白砂糖、起酥油,配料表中的这几种成分泄漏了其本质。面粉为主,为了改善麸皮造成的粗糙口感,饼干里加了很多植物油,不是健康的粗粮制品。
(责任编辑: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