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所占课时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蒙村小学组织学生走进麦收现场,让学生在田间课堂真切地感受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宝贵。
周方玲摄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所占课时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
这引发了人们对于劳动课的关注。60后、70后收麦子、拾柴火,80后、90后扫操场、做手工……关于劳动课,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回忆。如今的孩子们,应该怎样上劳动课?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让劳动课落在实处、避免走形式?记者进行了采访。
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今年春天,北京市清华附中初21级的不少同学对此都有了更深的体会。整畦平地、开沟松土、播种间苗……参加全年学农“劳动+”教育课程后,孩子们在学农基地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劳动技能。采访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起了感受。“没想到平整土地也有这么多讲究,要刨三遍土、垒三遍畦、再踩三遍畦。”“我学会了开沟,每两条田埂之间开4条沟,就可以在沟里播种了。”“原来花生的种子比较大,要和土掺在一起再种下去,真期待收获的那一刻。”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从学生成长成才角度看,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清华附中初21级年级组长张彪老师介绍,劳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生产生活中蕴含的智慧。“以全年学农‘劳动+’教育课程为例,孩子们深切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实际劳作中,他们结成一个个小分队,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再比如丈量土地时运用到了数学知识,写观察日记的过程也有助于生物、语文等能力的提升。”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石城小学的孩子们,也充分感受到了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一想到自己种植的辣椒、茄子能结出果实,我就特别有成就感,和小伙伴们一起劳动也特别开心。”石城小学三年级学生魏铭乙说。每逢劳动课,魏铭乙和同学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戴上草帽,拿着锄头、铲子和水桶,走向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种植园。种植园里,劳动课教师杨俊芬手把手教学生栽种茄子、辣椒。听完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动手实践。
“个别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实验不会使用火柴,甚至韭菜麦苗分不清,劳动教育势在必行。”石城学区(含小学、初中)校长陈合清在农村长大,长期从事一线教学,他深刻意识到劳动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营养”。
“栽植果树、种植蔬菜、喂养土鸡,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通过参与播种、施肥、浇水、收获、展销等一系列环节,不仅可以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还能提高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杨俊芬说。
劳动是获取真知的实践起点,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清华附中副校长白雪峰表示,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但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劳动教育存在被弱化和边缘化的现象,一些青少年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这次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课程内容设置更科学,递进式培养劳动能力
洗净双手、穿上围裙、戴上厨师帽……5月19日上午,在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幼儿园的实践活动室,一堂别开生面的烘焙课正在进行。操作台前,5岁的刘政昊一手拿着黄油刀,一手固定着黄油,几刀下去,黄油便被切成整齐的小块。“老师讲过,小刀离手指远一些,才不会切到手。”
“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常让我感到惊喜。”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幼儿园园长郑韦说,通过劳动课,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烘焙等烹饪方法,还养成了勤俭节约、做事有计划等良好习惯。
在集团小学部的厨房活动教室内,看着儿子熟练地完成一道西红柿炒鸡蛋,母亲王沫格外欣慰。“他从幼儿园就开始上烹饪课,现在周末总会给家里做上一两道菜,有的甚至比我做得还好!”王沫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劳动课程的设置不仅培育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更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担当家庭责任的种子。
劳动课应该教什么、不同年龄段应该学什么?这些是学校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新课标”中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与之前的劳动课相比,‘新课标’中的劳动课概念更加完整,包括脑力与体力劳动两种,同时将技巧、技能、科技实践活动等内容更加科学地结合了起来。”储朝晖说。
据介绍,“新课标”提出,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设置10个任务群,比如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等。
“劳动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的过程。从过去的实践看,我们认为应根据不同学段设置不同方案,层层递进地进行劳动教育。”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公共资源部主任马永江说,在劳动课程设置上,需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衔接,比如烹饪这一劳动课程,从幼儿园到高中,对应从学会简单凉菜到三菜一汤再到蒸馒头、基础面点等标准,递进式地培育孩子们的劳动能力。
白雪峰则认为,劳动本身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课程体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基本道理,做到知行合一。“清华附中一直很重视劳动教育,除了走到田间地头的‘劳动+’课程,还有校园劳动、公益劳动、家务劳动作业等多种形式。比如各个年级广泛参与的‘水木行动’,学生们轮流负责校内自行车的摆放、食堂餐盘的收集清理、操场垃圾的清扫等,‘让附中的美丽与我有关’,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因地制宜上好劳动课,家校协同推进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关心劳动课应当去哪儿上、由谁来上?
储朝晖对此表示,“新课标”中提出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无论是项目的选择与确定,还是课程资源与场所的建设,都提倡因地制宜。“开展劳动课的场地,本身就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关于师资问题,设立专职教师、外聘有特长的兼职教师还是由班主任主要负责,可以由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积极探索,采取适宜自身情况的方案。”
安徽省合肥市幸福路小学教师江莉娟本是一名音乐教师,出于对花草树木的喜爱,主动兼职了学校的劳动课。除每周固定开展劳动教育外,但凡有空,栽花种草、田间管理、果实采摘等活动她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加入。
据了解,围绕师资建设,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加强“专业+志愿”培养,邀请劳动模范、非遗传人、工匠大师等136人担任劳动教育指导师,带领学校教师、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
解决了“谁来上课”的问题,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在“去哪儿上课”方面也蹚出了新路。校园内,各学校积极在校内空地开辟劳动教育场地;校园外,开放实践场所、搭建活动平台,带学生们到饭店体验餐饮职业、食品厂探寻生产技艺、消防大队学习消防知识等。
“我们将楼道间、地面停车场改造成百草园、百果园和读蔬园。结合安徽特色,学校又开发了非遗传承课,包括剪纸、糖画、农民画等,还和安徽中医药大学结对共建,邀请高校师生前来,带孩子们学习中医药知识。”合肥市幸福路小学校长张海霞说。
对于劳动课的上课形式,有家长表达了对劳动课流于形式的担忧。专家表示,实施劳动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在课程内容、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更多关注每个学生的获得与成长,才能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对劳动教育的评价,不能简单进行考核,而要看学生的实际收获,是否形成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张海霞告诉记者,根据课程内容,该校设置了一至六年级的劳动清单,鼓励家长进行督促,还通过举办劳动技能大赛等多项活动,检验劳动教育成果。
“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教育既要鼓励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培养各种技能,还要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未来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用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让每一个孩子沐浴劳动阳光,赋能快乐成长。”张海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