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河乡位于光山县西南端,青山绿水、田园相互交融,素有“水美晏河”的美誉,总体上除东部地势平坦外,主要概貌为岗川相间、岭间平畈、形态多样的丘陵地带,水资源相对充足,境内有晏家河、塔沙河、洪石河(李畈河)、杨堂(帆)河、潘畈河四大水系,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但由于地处豫南大别山区,地形情况多样,全乡21个村街425个自然湾的1275口水塘(其中村组大塘423口,野畈塘852口)实际承担了村民生活用水和岗岭地灌溉等生产用水的功能,且多为“碟子塘”、“碗口塘”,蓄水量小,多年沉淤堆积。治水塘,民心所向,势在必行。
“修水塘怎么干?”晏河乡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解决了这个难题,那就是“人民水利人民治”。水利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农村发展、农民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农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百姓生活富裕的重要保障。从“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到林州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立足太行山腰修建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等,都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人民水利精神。长期以来,晏河乡人民无私奉献,前赴后继,陆续修建了李畈水库、民胜水库等一大批库、堰、坝、渠、塘水利工程,就是承载着这种精神,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奠定了晏河乡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时过境迁,部分池塘已失修,成为“烂泥坑”“垃圾塘”,积满了淤泥、杂草、杂物,散发阵阵难闻气味,丧失了原有功能,群众反应强烈。
今年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乡村发展实际,谋划长远,统筹安排,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我为家乡治水塘”活动。晏河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令,认真研究,积极行动,制定出台了《晏河乡“我为家乡治水塘活动”实施方案》,按照国家生态文明理念,贯彻落实省市“四水同治”工作实施意见,将整治水塘与巩固脱贫成效、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动员全乡社会力量,引导群众发挥主人翁作用。全乡“我为家乡治水塘”工作高标准全面展开,迅速掀起了“人民治水塘”活动的高潮。
一、集民力,广泛发动,人民水塘人民治。晏河乡党委政府组织召开各村街党员干部专题动员大会,明确修大塘、清塘泥、整塘埂,农民群众是主体。大会号召全乡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捐款在前,在群众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在村组加强宣传,进组入队,通过与在家群众开展昼访夜谈,宣扬“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大家的事情共同办”的治水塘理念;同时与外出成功人士联系,利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发出《致晏河乡在外乡贤的一封信》,争取外出成功人士的支持和参与,集聚乡贤力量,做好农村水塘治理工作。倡议书发出后,很快得到了全乡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回应。9月3日上午,县委书记刘勇亲临晏河乡调研指导农村水塘治理工作,并参加了付店村“我为家乡治水塘”捐款仪式。活动现场千名老少满怀骄傲与自豪争相捐款。各村街晒捐助,充分展示了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参与治水塘的强劲力量。截至目前全乡共收到“治水塘”捐资捐物折合358.2万元。付店村在这次活动中,起步早,规划好,行动快,全村943户3278人,家家争先,人人捐献,共筹资筹物酬劳折合28万余元。付店村老党员老队长晏资银为临组捐出自家准备盖房的价值1.5万元的石料,该村民组组长喻学胜说:“这个塘虽说不是我们村民组的,但水塘就在我们身边,治好水塘我们看着都舒心。全组是四十多户,都进行了捐款,我个人也捐了5千块钱”;贫困户晏建平:“党的政策好,经过这几年的帮扶,我家实现了脱贫,现在湾里修水塘,小队集体拿3000元,别人家也都出了钱,我也拿出100元钱,以前是别人帮扶给我捐,现在家富了,我也能捐”。改造水塘家家参与,清洁水塘户户受益,真正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二、汇民智,生态筑底,因地制宜净水质。晏河乡“我为家乡治水塘”工作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为基础,以生态筑底,倡导生态环保、因地制宜、简单实用的原则,打造生态塘、经济塘,呈现水清、岸绿、塘美、村秀的乡村景象。一是不石化、不硬化,最大限度的恢复水生物多样性、自然性,修复水的自净能力,在取水口安置大青石板或便道,方便群众洗衣洗菜用水等;二是因地制宜,对于水塘内有淤泥、垃圾、污水有破损的老旧水塘重点是做好“三治两修”;三是净化水质,通过种植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更换水体,确保水质达标;四是绿化环境,对村组水塘进行坑塘岸边硬化美化,修建沿塘步道,在沿边植绿,种植垂柳、桂花等本土绿色植物,美化人居环境;五是科学排污,对于水塘进排水口破损漏水的,进行整修,确保进排水通畅,坚决杜绝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流入水塘。如帅洼村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生态筑底,田园综合的乡村治理理念,在“四水同治”的基础上,修建过程中,利用闲置建筑垃圾、旧水泥路基等废料,实现了整治的节约利用与生态保护,同步实现“小茶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五园共建,实现了高标准的整村推进。河棚村充分利用群众力量,发挥群众主动性,把“治水塘”与“美丽乡村建设”“户厕改造”相结合,实现整村民组一体化推进,人居环境大大改善,村民组形象焕然一新 。
三、聚民心,长效管护,绿色驱动建机制。水塘治理,重点在“治”,关键在“管”。晏河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在水塘治理的基础上,因塘施策,严格把牢全乡水塘整治工程质量,建立健全水塘管护长效机制,强化落实管护责任,坚持绿色发展,多元驱动,发挥水塘治理后的长期综合效益。对户外生产塘,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塘治理,探索水塘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绿色经济”健康发展;以治理水塘为基础,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打造“多彩田园”,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詹堂村探索水塘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以村委与村组联营的方式,九塘联接、拦河筑坝,栽种太空莲,喜获大丰收,当年收回栽种成本,拓宽了“水墨詹堂”的绿色经济发展。对村组大塘,整治后,每口水塘都由村组明确一名塘长,与村民组签订管护(承包)协议,实行专人管护,平时进行工程维护和塘内垃圾清捡,管理费用可从养鱼收益、灌溉用水中收取或其他方式补贴。帅洼村以“水利协会”为主体,以群众为主体成立水面管护队集中管理野畈塘、漏水塘、无人塘,采用集体出资、集体管护、集体收益与群众“三七分成”的形式,拓展乡村管理多功能性,打造“多彩田园”,实现与村组户共谋、共建、共管、共享。
“治好水塘为人民”。晏河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不断前行的努力方向。目前,全乡已实现新建、整治、管护水塘617口,其中新建水塘39口、整治95口,管护473口。根据既定计划,按照“新建类、整治类、管护类”标准分门别类,搞好治理规划,以每村每年不低于3口塘的标准,分三年完成全乡所有水塘综合治理,并强化对已整修的塘管护效果监管,使全乡小微水体面貌得到提升,整治效果能够持续。同时大力发展以水塘生态为基础的休闲餐饮、观光垂钓、特色种养殖等产业模式,助推“四水同治”战略顺利实施。
2019年是成果丰硕、成效显著的一年。从年初“我为家乡栽棵树”到全乡整体高质量脱贫摘帽,再到“集镇整治提升”“我为家乡治水塘”的“两治并举”,全乡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了充分激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幸福感明显增强。晏河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集民力、汇民智、聚民心,为乡村振兴事业谋划开局,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