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驻马店讯(记者 黄向阳 实习生 王东红 通讯员 金森 李泽鑫)“托养中心新来了个做护工的小姑娘,93年的,这些年一直一个人照顾她母亲和奶奶,特别孝顺,你们来采访宣传一下吧。”近日,来自平舆县老王岗乡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的负责人陈学锋联系了记者。
记者赶到托养中心时,初夏的阳光暖暖地洒在托养中心白色的墙面上,十来个穿着病号服的托养人坐着轮椅在小广场里晒太阳,这里一片祥和宁静。
记者在托养中心二楼见到了这个名叫郑慧平的小姑娘。乐观、阳光是小姑娘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而面对记者,郑慧平略有一丝拘谨,随着交流的深入,小姑娘逐渐打开了话匣子,讲起了自家的故事。
家贫有亲情,童年亦温馨
郑慧平,1993年,出生在平舆县庙湾镇郑楼村委郑楼村民组,家里一共有七口人,奶奶是肢体一级残疾,母亲是精神一级残疾,父亲没有文化平时靠打零工补贴家用,郑慧平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开始照顾奶奶、母亲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日子过得一直很贫寒但也很温馨,父亲用厚重的肩膀扛起全家的生计和姐弟四人的上学费用,从小操持家事让郑慧平变得远比同龄人早熟。
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家里的状况逐渐好转,郑慧平似乎看到了越来越清晰地未来。2012年8月,19岁的郑慧平在平舆县职业中专毕业后到上海打工,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她开始为家里攒钱,开始像其他女孩一样幻想未来。
一波又三折,雪上覆寒霜
2013年,一次偶然的体检让她收到了肾积水、肾结石的检查报告,向医生确认后,高达十几万的手术费用如晴天霹雳将郑慧平的美好计划击的粉碎,她不敢告诉家里,只能偷偷地买药进行简单的控制。
意外并没有结束,2015年10月,其父郑海龙因高烧住院治疗,通过各种检查未查出病因,出院回家后病情突然恶化,再次入院检查确诊为肺癌。因家庭经济拮据,筹不齐医药费用,急需住院治疗的他一拖再拖,一直在家靠药物维持。2016年大年初六,赶回老家的郑慧平因持续高烧不退被送往平舆县人民医院,直到此时,她隐瞒了三年的病情才被家人知晓。在这个雪上加霜的关头,郑海龙毅然决然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拿给了她,并坚持女儿不治好病自己绝不住院治疗。郑慧平含泪在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不料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手术连续做了两次,一住院便是四个月。
尽管还在术后恢复期,出院后的郑慧平立即将还在家硬撑着病体做农活的父亲送进了病房。但是由于错过了最佳控制期,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也仅仅延续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郑海龙便离开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
父亲的去世,让郑慧平痛不欲生,奶奶因承受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而突发脑梗住院治疗,尚未成年的弟弟也因无法接受这一切而选择了不辞而别,巨大的压力使她患上了轻度抑郁症,无法诉说排解的苦痛让这个23岁的农村小姑娘心力交瘁。
忍泪扛重担,政策现曙光
打不倒我们的必使我们更加坚强,2018年,郑慧平走出了抑郁,擦干眼泪,毅然决定用瘦弱的肩膀扛起这个家全部的重担,她辞掉了上海的工作,让刚成年不久的小妹外出务工,自己回到了家中开始精心照顾母亲和奶奶的生活。
令郑慧平心存希望的是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深化,自2016年全面脱贫攻坚开始后,郑慧平家就开始接受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援助。2017年平舆县开始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以“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幸福一家人”为指导,实现“政府托养一人、一家快速脱贫”的最终目标。
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对郑慧平家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在得知郑慧平在家一直服药治疗肾病,同时还照顾着六十八岁的母亲和九十五岁高龄的奶奶两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残疾人这一情况后,驻村第一书记赵书杰,同时也是郑慧平家的帮扶责任人,与村干部一道说服了郑慧平带着母亲和奶奶住进了老王岗乡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并帮助郑慧平申请成为了一名护工,专职护理母亲和奶奶两个人。
笑容重开放,未来满希望
现在的郑慧平,脸上已经看不到苦难留下的痕迹,她的笑容就像初夏的阳光一样温暖。提到现在的生活,郑慧平表示非常开心和满意,不仅母亲和奶奶能够得到远远优于过去在家时的医疗和生活保障,而且在托养中心自己的肾病治疗也非常方便。
“我现在全身心照顾我妈和我奶奶,一个月还给我2000块工资,我娘仨在这包吃包住,花不着钱,攒下点钱还能给她们买点水果点心啥的吃吃”,郑慧平很庆幸自己听从了第一书记和村委干部的劝说,现在生活得很幸福,只是提起父亲,郑慧平依旧会哽咽流泪,“我爸当时一边捂住胸口,一边还在家里干活给我攒钱做手术,其实当时就已经是顶住肺部疼得受不了了,我对不住他,为了我的病,他都没有及时去医院看病”。断断续续的话语流露出了父女之间难以割舍的深情。
“托养中心的大娘大叔们(其他护工)对我都可好了,有时候我(肾)疼的动不了,她们都会帮忙给我妈和我奶奶喂饭喂水,医生还会照顾我给我拿药。而且这边吃得也好住得也好,有空调有暖气,连被子都准备好了,我们在这比在家里还好”,抹了眼泪,郑慧平更多的是朴实而认真的感恩。
说着话,郑慧平看到奶奶睡醒了,自然地起身给奶奶整理好了睡乱的头发,然后凑到老人耳边询问是否要喝水。“我跟你们讲,这闺女太懂事了,你说她这么天天给她妈她奶奶端饭倒水、穿衣洗脸,还得扶着她们去上厕所,还给她奶奶扎头发,我从来没见她不耐烦过,可孝顺啦”,趁着郑慧平倒水的功夫,隔壁健谈的大娘对郑慧平大加赞扬。
“因为我妈都没有自理能力,所以我们姐弟四个其实都是奶奶照看大的,奶奶现在已经没有其他孩子了,不管怎样我都要对她们好,我得照顾她们安享晚年,这是我应该做的”,郑慧平倒了一碗水回来接过话头,用勺子吹了吹给奶奶喂了水,看到母亲也醒了,又像哄小孩儿一样给母亲喂了水。
当问起有没有谈对象的时候,郑慧平语气坚定:“我现在不想这事,万一我出嫁走了,我妈和我奶奶在这咋办,人家照顾我不放心。再说我感觉在这生活可好了,我还能学到一些护理方面的技能。”
说话的时候,郑慧平的眼神里充满了希望的光芒,“党和政府的政策是真的好,我学历低,不太会说话,但是要不是有这个托养中心,我可能也撑不了太久,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救了我全家。”
看着在床上笑呵呵的母亲和一脸沧桑一直沉默的奶奶,郑慧平又想起了至今三年多没有回家过的弟弟,“我希望他能回家看看,我当时不该责怪他”。记者联系了院方和村委,双方均表示会安排同村还有联系的人劝说她弟弟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