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召号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也要学国学。学好国学终身受益。学习国学好处颇多,从大的方面讲,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小的方面说,可以修好身、做好人、干好事、当好官、识好人、用好人、交好友、经好商、治好企。国学是治企经商的大道。尤其是企业管理者要学会国学思维。国学思维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因,从多个纬度全方位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整体,由表及里,从而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这里不妨通过三个具体问题加以说明。
一、企业经营的实质
所谓实质就是事物的实际性质。什么是企业经营的实质呢?是管理吗?不是,管理只是一种手段。是考核吗?不是,考核只是一种机制。是利润吗?不是,利润只是经营的结果。商道即人道,人道是商道之本。经营企业实质是经营人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讲: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其民有道,得其心。得其心有道,所欲聚之,所恶勿施。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企业的价值从哪里来?员工生产价值,客户创造价值,政府贡献价值,社会支撑价值。企业经营只有赢得员工的心、客户的心、政府的心、社会的心,才会拥有价值。这是企业最好的商业模式。
二、企业的发展目标
有许多企业,把发展目标定位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做大做强吗?世界500强够强够大了吧,照样被收购、被兼并。企业的发展目标不是做大做强,而是做长做久,打造长寿企业。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易经认为,可久则贤人之德,生生之谓易。只有长久的企业,生生不息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强大的企业。目前,我们最缺的就是百年企业。如果我国有万家百年以上的企业,其经济实力就可想而知了。打造长寿企业,关键在于四点:一是科技持续领先。二是产品不断迭代创新。三是规模效益最佳。四是领导班子一流并有序更替。
三、企业文化的内核
一个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它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它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是一流的企业文化呢?或者说是最好的企业文化呢?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孝”。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每个人都有三个家。一是小家,即自己出生和生活的家。二是中家,即自己工作的机关、部门或企业。三是大家,即养育自己的祖国。《孝经》认为,孝是分层次的。孝有小孝、中孝、大孝。为家尽力曰小孝,为企尽心曰中孝,为国尽忠曰大孝。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孝治天下。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应该装着这三个家,尽这三种孝。孝文化的显著特点,就是自觉自愿,心甘情愿。孝道是一种自驱动、自运转。每名员工都能自驱动、自运转,整个企业就是一个自驱动、自运转的企业。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作者:李国生,中建政研研究院副院长,中建政研圆梦商学院国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