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被写进政府报告3个多月以来,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热点。日前,多家国内车企呼吁国家尽快出台政策细则,以推进该目标的落地实施。
“碳达峰、碳中和对汽车厂家的影响巨大的,希望我们国家尽快明确各个阶段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实施路径,包括路线图都尽量明确,使我们在重大技术、重大产业及领域实现快速布局和突破。”在6月19日举办的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刘亦功表示。
提出类似观点的还有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他表示,虽然“碳达峰”、“碳中和”分别是2030年和2060年,还有几十年时间,但主机厂希望能看到分阶段的目标和路线图。
“我们希望(碳中和)和新能源一样有分阶段的目标,有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点,比如新能源我们目标是2025年销量占比20%,2035年占比50%。另外两个目标(碳中和和新能源汽车)怎么结合起来?也建议政府出台研究政策。”曾庆洪指出。
除了一汽和广汽,东风汽车和江淮汽车也希望尽快看到相关细则。江淮汽车董事长项兴初指出,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对汽车产业具体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和要求尽快明确出来,指导企业有序实践。而东风集团副总经理尤峥建议出台面向“双碳”目标下的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实施路径图,使得汽车产业全产业链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技术路线和行动方向。
“碳达峰”和“碳中和”为中国在去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今年又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个目标下,各行业及企业均面临非常大的减碳压力。资料显示,碳达峰是指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碳中和”则是指到2060年,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抵消企业、团体及个人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零排放”。
但由于“碳中和”在汽车行业的细则尚未出台,加上国内大部分车企正处于技术转型的高投入期,而减碳成本和投入规模巨大,据经济观察网记者此前采访,大部分车还处于观望状态。截至目前,还没有国内车企针对碳中和提出具体指标,大多停留在学习研究及准备阶段。且当前计划也只体现在新能源产品的推出上,对于整个供应和生产链条的减排尚未涉及。
纵观国内外,减排初期往往是靠政策“倒逼”。目前,宝马、奔驰、大众等11家国际车企巨头均提出了明确的减碳目标或者“碳中和”时间表。而这些企业在“碳中和”上进展较快的原因之一,是欧洲从2020年率先对汽车产业碳排放实施了严苛的政策监管。
“现在中国各行各业在制定更加细化的行动方案,随着这些行动方案的依次展开,行业、企业也会制定相应的具体目标和实施途径。”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对于“政策制定好了时间表企业才能启动布局”的说法,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指出,国内汽车企业在“碳中和”的目标上,不应该只靠外力驱动,而是应该学习国际企业,进行从外力推动型到内力驱动型的转变。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内力驱动的重要性。
“过去很多人都喝碳酸饮料,现在碳酸饮料从所谓高糖到低糖到现在零糖。碳中和内驱型的企业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它们已经开始给他们的用户提供零糖可乐了,而我们大部分企业做的事情还只是根据协会和主管部门的要求,提供符合这个指标的所谓低糖可乐,但是我们看到一些所谓优秀的可持续发展做得好的企业已经在做零糖可乐了。”管清友说道。
事实上,尽管汽车行业的“碳中和”细则还没有出台,已经有一些车企开始在“碳中和”上行动起来。
刘亦功在论坛上表示,一汽集团已经成立了“双碳管理委员会”,密切关注国家和行业在这方面的一些动态,尤其在低碳技术、汽车的设计造型、生产过程的管理,包括供应链的管理上,去全方位逐渐落实“碳中和”、“碳达峰”的要求。
而在此之前,比亚迪在今年2月宣布,将正式启动企业碳中和规划研究,对汽车尾气排放做三个“1/3”减法,助力零碳目标。
车企在呼吁尽快出台“碳中和”细则的同时,也希望该细则能够综合考虑与当前一些政策的协调。“在新能源汽车和燃油乘用车当中,已经有‘双积分’政策,双碳目标达成与双积分政策跟之间如何做好政策协调?另外,商用车的双积分政策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间如何协调、如何连贯性设计?”项兴初表示,这些也是车企们共同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