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 >

莫让“鼓励”成为孩子的累赘

时间:2017-10-23 14:41来源:人民在线
    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是不少家长倍感困扰的问题。蔡甸区奓山中学副校长魏峰做客长江日报校长读书分享会,从《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总结出一些适合家庭教育的建议,分析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分享鼓励孩子的有效方法。(人民网 10月16日)
    鼓励,鼓动激励,勉人向上。鼓励要掌握“度”与“寸”。过“度”就是褒奖,不过“度”就是贬奖。有些孩子听到老师鼓励,就沾沾自喜,没有深刻理解其中的“度”。
    古语“良训胜千金”,鼓励相当于良训,更甚于训诫。在学习中,一句鼓励的话语激励人心。作为老师,言传大于身教,如果一个孩子学业有所进步,要适当给以鼓励,争取更大进步。教学中,切忌“不要一棍子打死”,要合理的鼓励孩子,发挥孩子的优点。其实,孩子的言行举止是老师的折射,只有在学习与生活中注重言行,恰如其分的鼓励,孩子会用实际行动证明:鼓励是进步的动力。
    与“赞扬”相比,鼓励更能激发人的潜能。运动员在赛跑中,观众的呐喊,教练的嘱托,亲人的期盼,最终挖掘了运动员的潜能,冲向终点,迈向第一。“鼓励“不是站在领奖台上,不断地鼓掌与“点赞”,“鼓励“是潜能的迸发,而赞扬是成绩的肯定。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更需要的是“鼓励”。即使那些想半途而废的也不敢懈怠,必须奋勇向前。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再接再厉,“鼓励”作为催化剂,能让我们绷紧那根“弦”。工作也一样,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孩子们共进退。
    与批评相比,鼓励更能彰显人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们喜欢好听的语言,是由于虚荣心在作怪,所以,鼓励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鼓励,要根据人的性格特点,来看待“鼓励”。“鼓励”是褒义词,给人精神力量,振人奋进;“批评”是中性词,既能给人力量,又能摧伤人的斗志。所以要看情况而定,人的本性是真善美,鼓励是美好的,任何人都愿意分享美好。
    其实,“良言暖三冬”,但是,笔者认为:孩子们的生活还是需要酸甜苦辣,才能尽情体会生活的滋味。不要让“鼓励”成为孩子生活与学习的累赘,要添点“杂味”,让孩子领悟生活的不易与艰辛。 正向前面所学,合理正确把握“鼓励”这个度,才是重中之重。只有掌握好“鼓励”这个度,孩子将没有累赘之言。(潘俊)
(责任编辑:吴楠楠)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