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环比增长0.21%,且连续14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1月末黄金储备规模为7345万盎司,环比有所上升。
央行增持黄金能够优化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实现多元化、分散化配置。(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受访专家认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持续稳定,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国际收支的平稳运行。同时,央行黄金储备的连续增持也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国际储备资产配置上的战略眼光和前瞻性布局。
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090亿美元,较2024年12月末上升67亿美元,升幅为0.21%。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14个月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这表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外汇储备的稳定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增强了市场对我国经济的信心。
柏文喜认为,稳定的外汇储备规模有助于维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我国国际贸易产品和区域结构日益多元化,对外贸易韧性不断增强,这为国际收支总体平稳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外汇储备的稳定又进一步保障了国际收支的平衡,形成了良性循环。
对于外汇储备规模上升的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称,2025年1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数据、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及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受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具体来看,美元汇率指数(DXY)下跌0.1%至108.4,非美元货币总体升值;同时,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4%,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2.7%。
柏文喜表示,当前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国际贸易领域摩擦加剧,国际金融市场延续高波动态势。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能够增强我国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当面临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或外部经济冲击时,可以利用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节,稳定汇率,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央行继续增持黄金
根据官方储备资产数据,截至2025年1月末,我国央行黄金储备为7345万盎司,较上月末增加16万盎司,目前央行已连续3个月增持黄金。
澳门博士智库主席邓伟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黄金作为一种长期价值存储手段和投资风险分散工具,其重要性在当前多国步入降息周期、主权债务风险攀升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的环境下愈发凸显,央行对黄金的需求也因此显得尤为关键。
柏文喜认为,我国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储备占比偏低,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的占比约为5.6%,明显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央行增持黄金能够优化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的结构,实现多元化、分散化配置,降低对单一美元资产的依赖,增强我国国际储备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美国继续稳坐全球黄金储备榜首,总量维持在约8133.46吨,几乎是中国黄金储备的3.56倍。中国黄金储备则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五。
世界黄金协会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央行的购金需求仍将占据主导地位,黄金ETF投资需求也将成为支撑黄金需求的重要力量。
邓伟强认为,针对我国当前黄金储备无论是绝对量还是相对量均偏低的现状,未来央行有望进一步增加黄金储备。此举将有助于优化我国国际储备结构,满足国内黄金ETF以及科技领域对黄金的需求,同时也将激励更多投资者将黄金纳入其资产配置中,以实现财富的保值和避险目的。
“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将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这将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国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的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规模也将逐步提升。(记者马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