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2018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召开。
如何升级蓝天行动,尽早实现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全面达标?12月27日,2018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以“蓝天行动2.0:共识路径洞察”为主题,来自学界、政府、媒体、NGO等机构的代表共同探讨中国城市如何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这也意味着,“大气十条”第一阶段圆满收官后,新一轮蓝天行动仍将持续开展。
两份报告五年经验
此次论坛由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财经》杂志和中国环境报提供战略媒体支持。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这也意味着,“大气十条”第一阶段圆满收官后,新一轮蓝天行动仍将持续开展。2.0版本蓝天行动的开展路径以及如何实现中国城市全面达标,成为论坛关注的重点。
论坛上,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还发布了《突破:中国清洁空气之路2013-2017》和《大气中国2018: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两份报告(以下均简称为《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了22.7%,其中有近130个城市实现PM2.5达标;74个重点城市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分别较2013年改善了34.7%和32.2%。
据悉,《大气中国:中国大气污染防治进程》系列年度报告旨在对国家和城市自2013年以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实施情况进行系统记录和分析。《大气中国2018》内容涵盖了2017年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相关情况。《突破:中国清洁空气之路2003-2017》是该系列报告的特别篇,分析了过去五年中国大气改善的关键措施和经验。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认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2018-2020年,中国大气治理思路升级为针对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的结构调整,其中的中短期内大气治理的要害,但也面临着重点污染源治理,陷入瓶颈,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的难题。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区总监付璐
“中国的空气质量在过去五年的改善幅度,远高于同时期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
五年治理改善明显
在过去的五年中,燃煤锅炉整治、工业提标改造等重大减排工程被认为是减少PM2.5浓度的有效措施。
贺克斌表示,2013至2017年,74个重点城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25微克/立方米,重大减排工程、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各自贡献了10、6.8和4.2微克/立方米,分别占40%、27%和17%。其中,燃煤锅炉整治、工业提标改造、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和扬尘综合治理是对PM2.5浓度改善效果较为显著的措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顾问委员会主席贺克斌
国际权威研究机构美国健康教育研究所(HEI)副主席Robert O’Keefe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Robert表示,中国正成为清洁空气领域的引领者。中国对空气污染的强有力回应,带来了巨大的公众健康效益,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病例,心血管病例,呼吸系统病例都有所减少。
挑战仍存再塑蓝天
尽管中国的空气质量改善大幅缓解了中国公众的呼吸风险,取得了一定的健康效益,但付璐也表示,中国城市要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仍需克服PM2.5超标、臭氧污染水平上升等问题,其中,重工业和资源型城市的达标难度最大。
根据《“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到2020年,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副主任雷宇在会上表示,如果中国能延续“十三五”对不同城市的PM2.5浓度下降要求,同时强化对重点区域的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城市约在2030年前后实现PM2.5浓度全面达标。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副主任雷宇
“中国经济转型开始出现,中国进入高耗能工业排放达峰阶段。同时,中国能源转型进展良好,有可能实现低排放能源系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说,“这对于中国城市到2030年达到PM2.5国家标准都是积极的信号。”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所长徐洪磊
付璐建议,中国的空气质量若要实现全面达标,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机制,包括基于科学研究的协同控制策略、基于成本有效的减排策略以及基于多方参与的监管策略。
(责任编辑: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