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丁林,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赵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付健捷,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马栋,未来学院院长丁琛,以及参与极地科考的数百位中小学生及家长参加了分享会。
“2011年以来,未来学院已经连续8年带领几百名孩子到达南北极进行科考,总飞行距离超过50万公里,共有67位指导专家莅临极地指;共有过8位中央电视台的编导、记者和我们同行,记录我们的行程;发表过170篇科研论文,其中46篇论文获得了国家论文奖项。”未来学院院长、“少年极先锋”科考队队长丁琛在会上介绍。
据悉,“少年极先锋—青少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是未来学院为青少年打造的体验“三极”世界(南极、北极、青藏高原)的深度科学考察研学课程,旨在带领青少年了解极地环境,体会自然环境的脆弱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提高自身环保的意识和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感。2012年首次出征南北极起,已经走过了8年的历程。
“未来,‘少年极先锋’会一直做下去,我们会非常认真的把这项活动做好,让‘少年极先锋’成为中国在极地文明、极地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平台。”丁琛说。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两极”科考向“三极”演变
分享会伊始,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林致辞。他说:“这几年来,大家越来越关注两极的变化。最近几年来,关注的‘两极’逐渐变成了‘三极’,加上了珠峰。这三极,有的变得越来越好、有的变得越来越残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林
“2012年冬天,我和‘少年极先锋’团队一同去南极科考的时候,带着孩子们在船上,经常看到鲸鱼、海豹伴着我们前行,这种体验非常奇妙。”丁林说。
未来学院“少年极先锋”南极科学考察团
“到南北极不容易,希望所有到极地科考的小朋友,都能珍惜这次机会,珍惜你采集到的样品,和国家的科学计划结合起来,在更大的科学计划中,作出你们的贡献。”
极地研学正当时,“学”比“游”更加重要
随后,媒体代表中国网·研学执行主编赵诚竹致辞,他表示,中国网·研学一直以来关注研学行业的优秀机构,希望能有更多像未来学院“少年极先锋”这样的优秀项目涌现,能有更多孩子拥有与极地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在我们眼里,‘研学’当中‘学’是第一位的,让孩子们能在‘研’的过程中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之有方,是‘研学’的终极目标。”赵诚竹说。
2018年6月上线以来,中国网·研学始终专注于深度观察行业、探讨行业未来、整合行业资源、发出行业的权威声音。
“能够让孩子们真正走出课堂、走出书本、走出家门,走向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才是‘研学’的初心,也是每一个教育者的共同心愿。”赵诚竹说。
八年极地行,不忘“做科学”的初心
“2012年,由“少年极先锋”包租的国际破冰船“奥特琉斯”号,搭载着68名全国各地的孩子们,从南美洲乌斯怀亚出发,跨越世界上风浪最大的“魔鬼海峡”德雷克海峡,来到了南极——这是‘少年极先锋’第一次来到极地。“
回忆起8年来的点点滴滴,未来学院院长、“少年极先锋”领队丁琛感慨颇深,
未来学院院长丁琛
在介绍研发极地科考研学营项目时指出,未来学院在极地研学方面的前瞻性。 他还表示,在极地研学中的同学们是演习科学的使者,是保护地球的使者,更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少年极先锋’的口号是‘真的做科学,做真的科学’。”丁琛说,“最近几年来,有更多人希望到极地去,未来学院希望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了解极地、了解自然。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意识到,我们既是探索极地的科考者,也是极地的保护者、极地文化的传播者。”
丁琛曾在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科技部、外交等任职,对中国科技发展有着深入的了解,这也使得他在担任中国教育科学促进会秘书长的同时,成功创办了未来学院并在其中研学营类型和内容的制定上有机地结合了科学考察的主题。在本次分享会中,他回顾了八年极地科学研学营的发展和现状。丁琛认为,孩子们参加极地研学科学营,要在快乐中触碰科学,在科学中寻找快乐。
“我们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一颗探索极地的种子,相信这颗种子在未来一定会成长为大树。”
据悉,本次论坛由未来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所、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提供科研、课程个方面支持,中国网·研学提供独家媒体支持。
(责任编辑: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