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5年前(公元前489年),楚昭王二十七年,62岁的大圣人孔子听说叶公(沈诸梁)政绩显赫,特意由蔡及叶,与叶公交流治国方略。在《论语——子路篇》中为世人留下:孔子与叶公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的问道对话。
平顶山市叶县邓李乡妆头村是孔子与叶公论道的故事发生的前奏,传说孔子途径现在河南叶县妆头村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孔子及其弟子的衣服全部被雨淋湿,牛车上所拉的书籍也被大雨淋湿。无奈之下,孔子及其弟子只得在附近的一家楼阁里躲雨,梳理打湿的头发,整理装束,有感而发,故唤作妆头,意为“梳妆打扮之意”。第二天放晴后,孔子带领弟子继续前行,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孔子,就把村庄改名为“妆头”。把孔子待过的的楼阁起名为“圣人阁”,同时把孔子晾晒书籍的高台叫做“晒书台”。所有的这些,在叶县县志均有记载。
历史的沧桑讲述着圣人的故事,圣人的气息遍布全村,圣人阁、晒书台、梳妆台、赏月台等遗址在向世人讲述着妆头村的故事......
图为叶县妆头村第一书记李四清
贫困户不出家门有活干
12月1日,冬日暖阳。在妆头村780多亩的四季鲜林果基地,基地负责人卜宗立告诉记者,他原来在县城作水果批发生意,经过他多年的打拼,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生意也越做越大。在他的心里总有一个梦,就是能在村里承包一些土地搞生态种植,早年也承包了一些,但是不连片,难以形成规模,自从李四清到妆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忙于扶贫。为村民找就业渠道的李四清得知卜宗立的想法时,经过协商,让他的基地从原来的不成片发展到现在的780多亩连片果林,让卜宗立的梦成为了现实。这不但解决了用工问题,还解决了贫困村民的就业问题。卜宗立安排50多名贫困家庭村民长期在基地工作,每人每年纯收入大18000元。安排临时用工100多人,每人每天40元。
图为村民正在果园里修剪果树
王爱霞的情况是家里供着两个大学生,两个女儿,大的23岁,在上海读研究生,小的21岁,在郑州读本科。女儿是他们的骄傲,也是妆头村的骄傲,为让女儿安心上学,夫妻俩拼着命的挣钱,丈夫在建筑工地干活,她被书记安排到了林果基地,在家门口既可以照看家还能挣钱。提起李四清,王爱霞赞不绝口。
在妆头村,和孙翠红、王爱霞被李四清安排到林果基地、葡萄基地、加工厂的困难户多达260多人,李四清从最基础做起,圆了贫困户不出家门就能挣钱的梦。
九龙沟变成藕池和鱼塘
李四清是一名军转干部,当兵前,在西华县老家,他就有一个梦想,等当上兵,在部队好好干,争取入党,转业后回村当村长,带领村民投贫致富。可是,李四清未能如愿,在部队表现好,留在部队一干就是20多年,转业后被安排到平顶山市委统战部工作。当“村长”对李四清来说一直未能如愿,在他心中空有遗憾。
2015年9月,平顶山市委统战部要派一名素质过硬的干部到妆头村任第一书记,李四清第一个报名,这圆了他的梦。
没来妆头村,李四清就提前做了功课:妆头村位于叶县邓李乡东北部,辖8个村民组,全村共有450户1831人,耕地面积2000亩,现有贫困户123户、490人,属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初到妆头,村党支部书记史海军就对他说,妆头村虽属平原,但道路大多在沟里,当地人形象地调侃村子为“九龙沟”。沟多坑深,里面又填满生活垃圾,一刮风垃圾乱飞,到了夏天蚊蝇疟生、臭不可闻,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村里却无力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收粮食、卖东西的都不愿意上俺村来,说实在话,村里小伙子娶媳妇儿都难。”
面对困难,李四清是一位能打攻击战,善打贫困攻坚战的人。他积极争取项目,筹资26万元修建村道1350米。道路修好后,他又带领干部群众栽植3500株冬青、玉兰等绿化树。为让沟塘焕发新颜,他带领村民开挖整理村中的荒废坑塘,建藕池和鱼塘。村干部任克彬首先响应,花费3万多元将村中央的一亩半坑塘整理出来,栽上莲藕,第一年就收入两万多元。示范带动下,村中的废弃坑塘成了香饽饽,村民们争相承包整理,现在已经建设两个藕池,两个鱼塘。夏天荷花竞放、荷叶田田,昔日的臭水塘竟成了村中一景。
为搞好人居环境,让村民生活的舒心。李四清动员妆头村帮扶定点单位叶县林业局出资7万元,粉刷了街道两侧的墙壁,修砌了花池。在邓李乡政府的支持下,为村中配送24辆垃圾清运车,解决了村里垃圾到处堆放的问题;对几十亩荒废坑塘进行开挖整理,建成了藕塘和鱼池,栽上了甜柿子树,使全村面貌由原来的脏乱差变成了亮绿美,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焕然一新。
今年91岁的黄海清老人告诉记者,李四清书记来了,妆头村的变化可大了。今年春节,俺村在外打工的刚到村口就不敢进村,昔日的脏乱差换了新面貌。
今年春节,李四清和村民一起过了个幸福年,喝着百家的酒,吃着百家的宴,喝着相互的祝福,李四清不知不觉中醉了,醉的安心,醉的踏实,醉的舒心。
打造孔子文化旅游区
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李四清一进村就深入了解村情民意。他走东家串西家,一趟不行去两趟,三趟五趟也不嫌烦,一段时间后,村里谁家住的啥房子、有没有车辆、几个孩子、都在干什么,他了如指掌。他带领村两委会成员认真编制贫困户台账底册,做到底数清、资料齐、责任明、措施硬,为精准扶贫的有序推进打好基础。为了充分利用资源造福村民,他打起了村中荒岗地的“主意”。他和村两委会委员商议后决定,村集体垫资将村中30余亩荒岗地整理出来,免费让村民使用20年。统一购置市农科院推荐的甜柿子树,以每棵30元的价格赊销给村民,苗木成活、村民有收益后再还款。贫困户任占卿包了两亩荒地,种了160棵甜柿子树,树下套种花生,今年光花生就收益3000余元。
李四清还发挥自己的人脉关系开展爱心帮扶,长期资助妆头村15户贫困学生,还经常到孤寡老人、残疾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家里送温暖。逢年过节,他还看望村里6位90岁以上的老人并争取健康扶贫项目,邀请市、县医疗专家为老人义诊。平顶山市委党委、原统战部长黄祥利到妆头村慰问,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高宏勋,副部长赵永红、姜中鸿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调研,解决办公经费等问题。今年10月17日是第三个全国扶贫日,平顶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赵永宏、民建市委副主委陈彦超、张合生到妆头村开展扶贫慰问,给11户贫困户送去油、大米等慰问品,医疗专家贾士民、张红伟为几名老人进行健康检查、疾病诊断。
李四清深深地懂得,精准扶贫不是光把村子建漂亮、路修顺畅、水用安全就行了,关键是要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消费水平,让他们在家有活干、有钱挣才是最重要的。
妆头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村内有孔子游叶处(溺车处、晒书台、圣人阁、妆头、銮车李)、张良庙、璋环寺等名胜古迹,一株千年银杏树枝繁叶茂,见证着渊源历史。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李四清大力推进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利用村学校课堂等阵地,全面弘扬孝慈文化。
李四清有一个梦,一个妆头村的梦。一是挖掘孔子文化,打造孔子文化旅游区,这一项目已邀请中国孔子基金会来妆头村考察,并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二是利用妆头村的千年银杏树、大沙河等自然风景,打造乡村游文化,开设农家院,引进加工小工艺品以及体现妆头村文化的作品来带动村民们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三是依托村中的葡萄呒和桃园,打造采摘游玩区,吸引外边的人来村中游玩、消费,从而带动村民生产发展增加收入。
在李四清的努力协调下,10月1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到妆头村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将在该村投资建设一座孔子学院,将向妆头村捐赠孔子像,为“孔子学院”的建设做筹备工作。11月18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李长明副会长一行到叶县邓李乡妆头村参观考察。李长明对妆头村的孔子文化基础给予了肯定,并表示中国孔子基金会将全力支持和帮助打造妆头村孔子文化产业品牌,并与妆头村签订了《叶县邓李乡妆头村“孔子文化主题广场”项目合作意向书》。
“依托孔子学院的建设,我们会继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搞好村里的各项软、硬件建设,着力打造孔子文化、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旅游产业。”李四清说。
李四清主动与妆头在外工作人员和企业家联系,引进基础建设及工商项目2个,总投资200多万元,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村民在家门口务工经商、发家致富创造条件。谋划宏伟蓝图,打造新型美丽乡村。社会公益团体—中国孔子基金会之明日之星教育基金会为村小学捐赠学习机50台、眼保仪80套,社会爱心人士、平煤集团干部董利伟自费3000元为村小学捐赠教学用品和学生学习用品。
李四清为妆头制定了发展蓝图,如今的妆头村有这忙不完的好事,孔子文化园正在建设;银杏树广场也正在建设中;协调县水利局争取了安全用水项目;协调县扶贫办争取了整村推进项目;协调县文化局争取了文化生活广场项目;协调中国孔子基金会为妆头村捐赠孔子文化学校一所,孔子像一尊......
人居环境的改善、文明建设的推进,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在人居环境工作整村推进中,主干道的下水道工程即将完工,自来水安装、建设银杏广场,配备各种健身、娱乐器材,为妆头村民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场地。
妆头,这个因孔子周游列国古老传说而得名的村,目前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赵新江)
(责任编辑: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