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范例。近日,受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对国务院部门、省级政府、计划单列市政府2014年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情况进行了第三方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作为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支撑,目前已经较为规范,而诸如栏目建设的规范化问题,公开信息的质量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便民化问题则是接下来的各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借力第三方评估,为政府信息公开“打分”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7年1月17日经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2008年5月1日实施开始,中国的政务信息公开开始正式步入到“有法可依”的时代。
此次评估采取了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对象涉及56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和5家计划单列市政府。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解释说,第三方评估是由一个既独立于管理者,亦独立于被管理者的主体,依照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进行客观评判。其中评估者除了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之外,还要坚持依法设定指标的原则、坚持客观的原则,将测量日常工作作为其观察的主要内容,并站在公众的视角去评判政府信息公开的效果,从而找准问题,以便于促进政府部门的整改。
吕艳滨指出,这种评估方式的实施对于一直以来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的政府“自检式”来说是一种新的突破。第三方评估从公众的需求出发,评估政府公开工作是否与公众需求相契合,对于实现政府的精细化管理,推进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微博、微信平台成“新宠”
这份第三方评估报告还显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作为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支撑,目前已经较为规范,门户网站已经成为各级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的第一平台;新闻发布会成为发布政府信息的权威渠道;而为适应信息传播的需要,微博微信的使用也成为各政府信息公开的“新宠”。
人民网记者还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31日,有25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家计划单列市政府开通了政务微博(未统计以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名义认证的微博账号);有22家国务院部门、22家省级政府、4家计划单列市政府开通了政务微信(未统计以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名义认证的微信公众号)。
这也意味着,信息公开平台的扩展无疑有利于更加全方位地公开政务信息,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督政务。
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获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评估报告指出,在目前的政府信息公开中,政府管理重点领域的信息包括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目录,三公经费预算、决算,行政审批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重要信息,尤其是行政处罚信息公开方面各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效果突出。
人民网记者从第三方评估处得知,国务院部门中除不具备行政处罚权限的部门外,发改委、民政部、住建部、商务部、环保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领域)、保监会、证监会、民用航空局等部门都在门户网站公开了全部类别或者部分类别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包含处罚依据、当事人姓名或者企业名称及主要违法事实、处罚结果等信息。
而地方政府中,宁波市政府开通了“阳光执法网上服务大厅”,青岛开通了“青岛行政网上行政处罚服务大厅”,集中发布全市各部门的行政处罚事项及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各级政府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体现,不仅有助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也有助于督促市场、社会主体自觉守法,构建诚信的市场环境。
主动解读防“误读”
在3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对参会的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说: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国务院推出的各项政策、文件,有时也难免会被“误读”。“误读”政策是政府信息公开没有及时跟进的结果之一。
如今,主动解读政策成为各政府网站的关注点,在被调查的政府部门中,38家国务院部门、26家省级政府以及全部的计划单列市政府均在门户网站开设了政策解读栏目,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从第三方评估中显示,在解读数量上,2014年全年解读的政策法规数量超过30部的有国家税务总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不少行政机关做到了主要发布对本部门、本地方作出的重大政策法规的解读,为了方便企业理解相关政策法规,所有政策法规后还根据需要提供相关的政策,以及主管部门的联系电话,方便企业电话咨询,体现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细致与用心。
李克强对于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曾强调,“如果社会有疑问、媒体有问题,你却不回应、也不解读,那就很可能引发更多无端的猜测。要勇于主动面对媒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各政府网站在解读政策方面需要注重解读的质量,注重本地政策与全国性政策的相结合;在回应社会关切方面,也要避免“回应模式化”、“回应缺乏实质内容”的情况,减少公众质疑,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不过,评估报告负责人也指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颁布实施以来效果开始凸显,但是问题也依旧存在,诸如栏目建设的规范化问题,公开信息的质量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便民化问题仍然是接下来的各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亟待解决的。
而政府信息公开作为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合力推进,有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除了成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外,还要统筹做好包括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微博微信运行维护、舆情监测与应对在内的各项工作,形成政府信息公开的合力。
(责任编辑: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