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北京,空气中弥漫着光影与烟火交织的气息。从大栅栏百年影院大观楼的斑驳砖墙,到CBD商圈霓虹闪烁的巨幕;从雁栖湖畔交响乐与草原呼麦的碰撞,到胡同深处老字号飘出的酱菜香——这座城市因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变身一座“电影主题乐园”。一张薄薄的电影票根,不仅承载着银幕上的悲欢离合,更成为串联起餐饮、旅游、文创、住宿的“金钥匙”,掀起一场以光影为名的消费嘉年华。
全城都是北影节的“第二现场”
4月19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郎园Station下沉篮球场拉开露天放映序幕。开幕影片《解密》导演陈思诚亲临现场,与影迷展开对谈,陈思诚一句“电影里面的人和故事存在于久远的维度里,永远鲜活”,为这场狂欢带来温暖注脚。
作为北影节的核心主会场,郎园Station“春景映画”电影市集交织着艺术与烟火,浓缩着光影与生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破亿手绘海报展完整呈现了饺子导演为电影创作的150幅破亿手绘海报,观众穿梭于打卡墙与互动装置之间,仿佛踏入神话世界。40多家复古IP文创店,展示独立设计的精美作品。摊主和NPC身着《无名》《繁花》及老上海复古服饰,以“胶片记忆·致敬永恒”为主题,复刻20世纪经典电影场景,营造出从黑白默片到华语黄金时代的沉浸长廊,唤醒影迷的集体记忆。
798艺术区内,边拍照打卡边悠闲游览的游客,持电影票根就可以在园区轻松享受百余家商户的优惠折扣,覆盖展览、文创、餐饮等多元业态。园区工作人员介绍,活动上线仅一周,在个别门店,参加“艺启光影·惠聚798·751”票根专属优惠活动的人员占进店人数的10%,日均销售额较活动前环比增长150.23%。电影论坛、短片评选、主题市集、VR院线、户外展映等20余场活动,让798的艺术生态得到进一步丰富。
当暮色浸染城市,光影盛宴仍然在继续。华润凤凰汇里巷化身为“露天影院客厅”,影迷们就着精酿啤酒与小食,在《红玫瑰白玫瑰》的影像中品味夏夜微凉。转角处,《了不起的盖茨比》电影主题鸡尾酒、《教父》主题晚餐、《肖申克的救赎》体验书吧,让光影与咖啡醇香交织……
而海淀区的“五棵松电影美食节” 与 “在春天动漫狂欢” 市集活动也交相辉映,动漫周边、潮流玩具与美食佳肴相得益彰,在人们的生活中种下光影的种子。
票根背后藏着整座城的“彩蛋”
为激活城市文化活力,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北京文化消费促进行动首次面向北京国际电影节推出惠民举措——发放500万元观影消费券,让广大市民切实享受到实惠。不仅如此,一张薄薄的票根也从传统的观影凭证,蝶变为“城市消费密钥”,串联起餐饮、购物、运动、旅游等多元消费场景。
影迷张先生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观影后,凭票根在华联商城兑换了一只足球,朋友圈晒图瞬间引发热议,“求攻略!”“这波福利必须薅!”的留言刷屏。同样的场景正在北京60余个商圈、1100余家商户同步上演。一张北影节票根,能解锁很多种优惠。朝阳大悦城,4月19日启动了“大众点评必吃嘉年华”活动,消费者不仅能一站式品尝美食,还能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专属文创。首开通州万象汇的活动也很丰富,在4月18日至4月26日举办影迷限定宠粉福利和惊喜抽奖活动,凭北影节展映票根或工作证享受店铺专属折扣,消费抽奖有机会赢取环球影城年卡等丰厚奖品。
而美团则投入1000万元“北影节助力金”,消费者通过搜索美团“北京国际电影节”“2025北影节”,即可参与“吃住行游购娱”多种优惠促销活动。同步发布的 “寻味北京” 观影美食地图,也成为吃货影迷的宝典。
电影文化基因甚至渗透至运动领域。华贸中心举办 “影动京城 骑遇星光” 骑行派对,凭票根参与可获定制骑行装备,将运动休闲与电影文化结合;在马术赛场,凭电影节期间观影票,观看国际马术创意之春CSI1赛事和国际马联FEI马术场地障碍世界杯中国联赛北京站两场比赛享受购票折扣。
商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催生新型消费方式,电影节期间, “凭票根逛商圈” 已经成为市民新时尚。
老字号“触电”传统与光影碰撞火花
北京电影生活节必去的一站,是位于前门大栅栏的大观楼影城。1905年,大亨轩茶楼正式更名为大观楼影戏园,从此与中国电影史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同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在这里进行了放映。
从此,楼中光影不息直至今天,电影一放就是120年。北京南城的烟火气浸润了银幕,而电影也作为北京市民文化的一部分保留至今。百年光阴倏忽而过,观众席上的观众换了无数轮,但对电影的爱却始终如一。在北京电影生活节,百年前的城南烟火气也被带到所有影迷的面前。
以大观楼影院为起点,游客可漫步至前门老字号聚集地。作为北京传统商业街区,这里汇聚了红都、内联升、六必居、珐琅厂等多家百年老店,每一家都承载着独特的京味文化与历史记忆。按照“前门老字号吃喝玩乐地图”,影迷可体验老字号新国潮,并且凭电影节展映票根或电影节证件享受一应专属折扣。看经典电影,听京腔京韵,品北京美食,享受银幕与历史的双重之美。
远方来客贡献票房 拉动城市消费
正在北京参与电影节的一位上海影迷说:“每一张票根都是遇见北京的通行证,每一次打卡都在收藏这座城的文化基因。”
随着北京国际电影节影响力逐年攀升,这场光影盛宴早已突破地域边界。数据显示,去年有3.5%的观众从上海远道而来,今年跨越1211公里的上海影迷比例升至3.8%,天津影迷以134公里的短途奔赴占据2.5%,更有深圳影迷跨越2162公里进京“追光”。
“外地观众带来的不仅是票房,更是对城市消费的拉动。”北影节策展人沙丹坦言。为此,电影节以电影为轴心,织就一张覆盖文旅、商业、体验的立体网络。携程、同程推出的12条“跟着电影去旅游”主题线路,将电影体验与长城、故宫串联成线。而同程旅行平台发放的10万份出行券,享受往返北京机票、火车票立减优惠,让“打飞的”看电影成为新潮流。
怀柔区推出30家酒店、72家民宿的优惠套餐,5折至88折的折扣力度诱人,同时精心设计13条“明星打卡同款游” 以及亲子游、研学游线路。乘坐“开往影都的电影主题列车”,穿梭于重点景区和网红打卡地,游客不仅能饱览《战狼2》《流浪地球》等大片的取景地,还能深入体验怀柔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
而北影节的狂欢还延伸至“云端”,小红书、微博上,“每日打卡之星”活动引发全民创作热……北影节让电影文化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了全新风景线。(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