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旅游 >

张家界武陵源:绿水青山总相宜 生态美景入画卷

时间:2024-11-27 14:17来源:中国网

  今日之武陵源,奇峰纵横,挺起生态脊梁;秀水奔流,滋养大地万物,一幅绿色打底、青山聚集、溪水潺流、鸟语花香、草木馥郁的自然生态画卷浑然天成。宛如诗画之境的背后,凝聚着生态武陵源建设的铿锵步伐。

  今年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两大关键词,让生态“含绿量”赢得发展“含金量”,实现了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

把稳方向之舵 保护生态底色

  坐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地貌等多块金字招牌,武陵源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精心呵护自然瑰宝,向世界递出一张崭新的“生态名片”。

  “《条例》为我们守护好一方山水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要学懂、弄通、做实......”今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武陵源区各级各部门第一时间响应,抓好贯彻落实。

  同时,武陵源区尽快完成《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修编,并启动《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编制等,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在做好生态保护规划的同时,武陵源区不遮不掩、直面问题、动真碰硬,以迅疾有力的行动整改中央、省级生态环境督察交办问题、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借督察“利剑”,护绿水青山。

  从生态环保督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落实到全面实施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武陵源区牢牢把稳方向之舵,全方位规划设计,逐步搭建起生态保护体系的“四梁八柱”。

实施攻坚之举 擦亮生态成色

  武陵源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如今,在各个山头,182个铁塔高低位“千里眼”上岗,24小时不间断监测,全市首创全域视联网建设,让生态护林从“脚步丈量”走向“云端管理”,用科技创新筑牢生态屏障。

  步入山林,不难发现,古树名木都挂上了“身份证”,并定期为它们“把脉问诊”,还买上了“保险”,为猕猴、大鲵、珙桐等珍稀动植物撑起了“保护伞”,助力打造湘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样板。

  同时,武陵源区还坚持全面保护与攻坚治理两手抓,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

  为蓝天常在,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统筹工业源、扬尘源、生活源、农业源、移动源“五源共治”,斩断污染源,一抹抹碧空如洗的“武陵源蓝”霸屏朋友圈,亮相互联网。

  为碧水长流,综合整治索溪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开展“清河净滩”等,呵护源头活水,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域生态环境,金鞭溪亲水旅游线路、索溪河“最美石滩”深受市民游客青睐。

  为净土一方,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创建“无废城市”。走进野猫峪垃圾转运站,从倒料、分拣到垃圾压缩处理,已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

  同时,武陵源区还实施景区生态移民搬迁、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核心景区补植补彩、林相改造等一系列举措,持续发力,让武陵源区的生态成色更足。

探索共生之道 打造生态特色

  “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让人神清气爽。”这是广大市民和游客对武陵源区生态环境最直观的感受。

  这是生态之变,更是观念之变。武陵源区以生态之美,厚积发展之势,走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生之道,积极探索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林下中药资源种植和培育,让好生态、好山水成为“有价之宝”,助力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持续向好,更有数据印证。武陵源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8%,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常年保持在1万个以上,先后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全国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气候康养典型实验点,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列全省第一,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市第一,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如今,行走在武陵源,绿水青山共一色,美丽画卷徐徐展,生态武陵源建设正一路高歌奋进、破浪前行。

  (来源:中国网 作者:唐小花)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