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乡村旅游越来越受欢迎。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方式美好、特色产业兴旺的村镇脱颖而出。在传统旅游业态基础上,露营、滑翔伞、热气球等项目也融入其中,不过,千村一面、产业融合不够、新业态监管缺位等问题也逐步暴露。
近日,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乡村旅游促进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办法》),后续将以省政府令的形式公布施行,这将填补国内乡村旅游新业态的监管空白。该《办法》将对乡村旅游的哪些方面进行规范?促进乡村旅游,该如何发力?
《办法》重点对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安全问题,明确经营要求、细化标准,填补乡村旅游新业态监管空白。在全国首次对露营营地、玻璃栈道、热气球、水上滑板、滑翔伞、大型游乐设施等旅游项目的监管责任作了明确,并对乡村旅游经营存在的强行推销产品、哄抬物价、掺杂、掺假等问题予以规范。
浙江湖州长兴县民宿从业者蒋彩虹很早就关注到了《办法》的酝酿出台。她告诉记者,除了安全问题,她更关注这部省级政府规章如何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
蒋彩虹说:“像农村自建房,比方说我们有时候房屋不够用的情况下,我们能稍微扩建一点。比方说我们现在最主要接待的游客是上海、江苏这两个方向,如果政府引导一下,开发安徽省的一些地区或者周边,扩大规模会更加好。”
长兴县水口乡8个村共同出资成立的一家乡村旅游综合运营企业,旗下包括民宿、露营、文创、闲置空间再利用等业务。该企业总经理丁洁对记者表示,当地乡村旅游已呈产业集聚效应,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创业、如何拓展发展空间,成为制约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瓶颈。
丁洁说:“年轻的力量回到乡村还是比较少,也希望有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特别是对他们创业是不是有相关政策能够出台。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可能是土地资源这一块,我不知道相关部门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是不是能够更清晰一点,包括一些真正闲置的荒地,在适当的使用过程当中,会不会有再利用的条规。”
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瓶颈,或多或少都能在即将正式实施的《浙江省乡村旅游促进办法(草案)》中找到解决之道。浙江省司法厅在其官网发文表示,《办法》是一部创新性政府规章,立足于固化提升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经验成果,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聚焦产业发展、富民增收、安全规范、保障支持。
记者注意到,在产业发展方面,《办法》鼓励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研学旅游、养生养老、运动休闲等乡村旅游新业态。鼓励对闲置宅基地和住宅进行复合利用,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电子商务等乡村旅游产业。此外,在土地供给、资金扶持、人才引育等方面,《办法》也有诸多利好政策。
专注文旅产业多年的研究人士叶一剑表示,近年来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但因从业门槛较低,不少游玩项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有必要对相关服务标准和项目设施进行规范。
叶一剑说:“新阶段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它的业态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所谓的乡村旅游定义了,比如露营、玻璃栈道、热气球、水上滑板、大型游乐园。对更多的业态能够从专业角度来作一些基本规范,浙江确实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也确实为全国作出了一些示范。”
此外,同质化现象严重也是当下乡村旅游通病。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晓峰表示,浙江的乡村旅游整体品质较高,近年来频出亮点,但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也一定程度存在。
张晓峰说:“开发的主体比较多元化,有很多是村集体或农民自己在做一些探索。难免会出现相互模仿、相互借鉴,为了短时间内追求收益,出现这种同质化的问题。”
浙江省文旅厅副厅长芮宏在接受媒体采访,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时,也提到:很多村旅游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存在跟风、模仿、雷同的问题,整体上对本地文化的挖掘是不够的,缺乏核心竞争力。
如何打造差异化旅游品牌?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认为:“每个村要把每个村的传统优势挖掘出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现在基本上叫做同质化竞争,所有的村子都是这一套,同质化必然引发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这也是政府需要抓的,需要引导农民怎么做。”
芮宏还道出乡村旅游的关键难点,“目前,大多数乡村旅游开发依托相关资源、产业、市场、景区进行单点式开发建设,缺乏系统整合和整村运营。”
针对此问题,浙江在即将出台的《办法》中特别提出:鼓励相邻行政区域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设计、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景观带。鼓励乡村旅游经营者开展乡村旅游跨区域、跨业态合作,共同开发乡村旅游线路、经营乡村旅游项目。
魏小安建议,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应注重区域的统筹规划和布局,“围绕着一个核心村形成一个乡的产业分工,必须得形成一个产业链,从而形成一个产业群,构造一个服务链。问题就在于分工怎么形成的,应该靠市场自然而然形成,但是也同样需要政府来引导,需要我们规划,需要相应的布局,这样做好了乡村才能有真正的吸引力。”(管昕 白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