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昆明10月12日电题:生态搬迁,“退一步”守护泸沽湖清清的水源
新华社记者安晓萌、字强
秋日的泸沽湖,零星的海菜花点缀着粼粼波光,湖岸的格桑花开出一片姹紫嫣红。在泸沽湖畔,许多先前建有亲水建筑的地方,如今已经恢复成一片青葱绿地。
这是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近几年推进生态搬迁和修复的成果。
2018年11月,宁蒗县政府启动泸沽湖护湖整治行动,对80米生态红线范围内的客栈等建筑实施拆迁并作出安置和补偿,涉及多个村落。起初,一些村民难以舍弃世代居住的老宅和正在经营的客栈,而搬迁之后,他们不仅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更多人也吃上了“旅游饭”。
三家村村民涂孟才去年从湖边破旧的老宅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他说,搬家之后,实现人畜分离,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与三家村许多村民一样,涂孟才靠划摩梭人传统的“猪槽船”载游客观光维持生计。“要是湖水被污染了,谁还来坐船?”他说,搬迁是为了保护泸沽湖,也为了更好地生活。
“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如果泸沽湖污染了,我们会对不起下一代、对不起祖先。”涂孟才说。
普洛村村民彭明贵先前在湖边有一片宅基地,靠出租每年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听说要拆迁,他一百个不情愿。经过丽江市泸沽湖管理局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开导,他意识到“不能只顾这一代而不管下一代”,不仅第一个在搬迁协议上签字,还动员邻里亲朋一起搬迁。
如今,彭明贵把政府重新划拨的土地出租,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他的心底也乐开了花。彭明贵笑着说:“百姓收入提高了,泸沽湖更美了,何乐而不为?”
搬迁之后,当地一些村民利用新宅或新地开客栈、做餐饮,搞起了旅游。落水村党总支书记茨理平措说,旅游业不但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还吸引不少外地人前来开店。
丽江市泸沽湖管理局介绍,截至目前,沿湖160户生态搬迁整治对象中,152户已经完成拆除,拆除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剩余8户将于年底前完成拆迁。
为了保护泸沽湖,除生态搬迁,云南省还对泸沽湖采取湖长制、封湖禁渔和建造排污收集管网等措施。
今年“十一”假期,丽江市泸沽湖风景区迎来5.9万多名游客,基本与去年持平。游客们纷至沓来,一睹这颗“高原明珠”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