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的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近年来,尽管相关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电信运营商的监管力度,但电信行业不规范营销和经营行为仍禁而不止,一些痛点问题尚未根除,相关问题主要有:一是诱导消费者升级套餐。部分运营商频繁给消费者打推销电话,以新套餐更优惠、更划算为噱头诱导消费者升级套餐,并故意隐瞒合约期限、违约金等限制性条款。二是套餐升级容易降级难。运营商人为设置障碍阻止消费者降低套餐资费,如APP页面只显示更高价的套餐,消费者若要调低套餐资费需通过人工客服或线下营业厅才能办理。三是业务开通容易取消难。消费者在开通一些增值业务时,只需要短信或客服电话就可以办理,但在取消或退订时,却需要到营业厅现场办理,部分业务取消时还被收取高额违约金。四是购买流量包后仍被限速。消费者在当月流量超出套餐上限被限速后,为了解除限速而购买了流量包,但网速却没有恢复正常,还需要再购买解除限速包。
中消协公布的案例显示,2023年7月22日,消费者王女士向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其于2023年前后在某通信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办理手机套餐,每月话费168元,套餐无流量限制,当月使用超过一定流量后会限速。但从2023年1月开始,限速进一步收紧,导致消费者下载和浏览速度变慢。消费者于是购买了被诉企业提供的叠加流量包,但限速现象却始终未缓解,联系被诉企业客服,被告知如需解除限速,需额外购买提速包,消费者不认可。经调解,该公司给予消费者30元话费补偿。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电信资费营销行为的通知》(工信部通信函〔2018〕276号)明确提出,电信业务经营者要做好资费“清单式”公示,在营业场所通过手册或电子显示屏等方式,以及在网站首页醒目位置设置资费专区,以“清单”方式公示所有面向公众的在售资费方案。在宣传推广资费方案时,应当全面、准确、通俗易懂,对资费方案限制性条件以及有效期限、计费原则等需引起用户注意的事项应当履行提醒义务。电信行业提供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民生服务行业,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电信运营商应当履行好社会责任,规范自身营销行为,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维护好国有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文/钟肖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