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技 >

南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蓝图发布

时间:2023-10-12 09:53来源:科技日报

  数百年来,科学家一直通过用望远镜捕捉宇宙光子的方式进行天文观测。现在,因为中微子可轻松逃逸极端、致密的宇宙和天体环境而不改变方向,科学家们可以选择有着幽灵般极强穿透力的中微子来探究宇宙之谜。

  10月10日举行的上海交通大学南海中微子望远镜“海铃计划”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李政道研究所正式发布“海铃计划”蓝图。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景益鹏担任项目负责人、李政道学者徐东莲担任首席科学家,将探索建设中国首个深海中微子望远镜,通过捕捉高能(亚TeV到PeV量级)天体中微子来探索极端宇宙。

  据悉,“海铃计划”团队已完成首次海试任务,测量验证了候选海域作为中微子望远镜台址的可行性,完成“海铃”望远镜的概念设计。相关论文10月9日发表于《自然·天文》上。

  “海铃探路者”项目团队经过海试,在南海北部发现一块水深约3.5公里的深海平原,其海床平整,距离海底数百米高度范围内流速平缓,且测得的海水放射性与普通海水的公开数据一致。

  徐东莲介绍,“海铃”望远镜将以整个地球为屏蔽体,接收从地球对面穿透而来的中微子,“因位于赤道附近,‘海铃’望远镜可通过地球自转探测360度全天域中微子,实现对不同方向中微子的无死角观测,与南极‘冰立方’以及北半球其他中微子望远镜形成互补。”徐东莲说。

  “冰立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中微子望远镜,其探测器阵列建在2500米深的南极冰层中。

  “海铃计划”一期项目已于2022年底启动,拟在选定海域建设10根望远镜串列,并通过长距离海缆连接南海某岛基地,预计于2026年建成世界首个近赤道小型中微子望远镜,开展对银河系内外的天体源搜索,并完成建设大阵列的全链技术验证。

  记者了解到,“海铃”探测器阵列将由1200根垂直线缆组成,每根线缆长约700米,线缆间距70—100米,像海藻一样垂直“生长”在海床上。这些线缆共搭载2.4万个高分辨率光学探测球,整个阵列直径约4公里,总占地约12平方公里,可监测高能中微子反应的海水体积约7.5立方公里,设计寿命为20年。

  科学家预计,“海铃”探测器阵列建成一年内可发现鲸鱼座中棒旋星系的稳定中微子源,并能发现类似于“冰立方”利用10年数据才初步观察到的超大质量黑洞的中微子爆发。“海铃”望远镜将于2030年前后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中微子望远镜。(沈涵 记者王春)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