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技 >

物联网助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时间:2021-12-08 10:19来源:人民邮电报

  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水质监测浮标站。

  将水、气、土等环境要素接入物联感知平台,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监测数据管理分析系统。

  当前,得益于政策牵引,物联网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在生态环保领域尤其具有应用潜力。2021年9月,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在社会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重点推进生态环保等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到2023年,全国主要城市将基本实现物联网基础设施覆盖,社会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将更加稳固。《行动计划》的发布将有效推动物联网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应用,助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感知生态环境要素物联网的“拿手好戏”

  物联网既是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创新的成果。国家标准GB/T 33745《物联网术语》中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感知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物、人和信息系统,实现对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信息的处理并做出反应的智能服务系统。物联网既是感知、传输、处理的技术融合体系,也是针对物物互通需求的技术创新体系。

  环保物联网既能感知环境要素,又能支撑管理。按照环保标准HJ 929《环保物联网术语》,环保物联网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并用于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保护、环境风险等环境数据获取与应用的物联网。环保物联网能够客观感知气的浓度、水的温度、土的湿度……让人类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自然。通过对生态环境事件实时分析响应,主动满足环保管理需求,使生态环境保护做到心中有数、治理有方。

  保护生态环境物联网成效显著

  我国物联网发展热潮兴起于2009年。2009年,山东、成都、江苏无锡等生态环境物联网示范工程纷纷启动。其中,国家环境保护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无锡)工程技术中心组织建成了全时感知环境变化、全域保护绿水青山的无锡生态环境物联网项目,从线到面将物联网在污染源监控领域的应用拓展到对水、气、土、声、渣等全生态环境要素的监管,建成了管理数据化、数据资源化、资源智慧化的新型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物联网体系。

  无锡智慧环保项目贯彻“物联网﹢环保”的建设思路,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以“全面感知、标准引领、平台支撑、智慧应用”为顶层设计架构,开发了“一平台、一中心、四标准、二十四应用”,可全面感知和动态监控无锡全市主要环境要素及环境风险源,科学解析和预测环境发展趋势,率先实现了监测监控的现代化和环境管理的智慧化,探索出可复制的生态环境物联网建设、运营及运维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模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物联网新基建助力构建现代体系

  《行动计划》无疑将有效推动物联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底,要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这意味着物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开启。《行动计划》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将驱动更多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应用的涌现,有力推动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不断深化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从整体来看,物联网将进入持续、高效、快速、有序的发展新阶段。

  物联网新基建将助力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物联网的成熟应用将彻底改变环境监测和治理模式,构建天地一体、天人合一的生态体系,助力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实现从被动治污向主动预防、从粗放控制向精细管理、从政府监督向全民参与的转变,助力环境治理形式从中心架构向扁平架构的转变,助力环保管理角色从被动监督到主动公开的转变以及环境治理主体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的转变,最终构建起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作者:国家环境保护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无锡)工程技术中心 陈书)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