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技 >

我国实现大规模多类型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作业

时间:2021-09-26 09:52来源:科技日报

  无人无缆潜水器,又称水下机器人,是本世纪以来国际海洋工程领域发展的尖端技术之一,也是智能技术在海洋应用的典型体现。记者从9月23日举行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作业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课题绩效评估会议上了解到,我国已实现大规模、多类型无人无缆潜水器组网观测与探测应用。

  项目负责人、浙江大学教授徐文告诉记者,当今动态海洋环境的研究已从大尺度、慢变过程发展到对中小尺度、快变过程的观察。区域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特殊气候形成、灾害条件产生、生物习性变迁以及实时战区警戒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要满足区域性、多变性、实时性环境观测要求,需要具备宽覆盖、人机交互与快变跟踪能力,利用不同类型、不同能力的潜水器构成移动观测网络。

  据了解,历时近四年,在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配套经费支持下,项目完成了“探索100”自主式潜水器,“海翼1000”与“海燕1000”水下滑翔机,“海鳐”“蓝鲸”与“黑珍珠”波浪滑翔机的定型、改装,制造了50台套平台系统。工作水深跨越100至1000米,使我国海洋移动组网技术从理论仿真研究进入成规模试验乃至应用示范阶段。更重要的是,2020年—2021年,项目累计完成了近四个月的海上试验,参与组网观测与探测应用的潜水器平台种类和数量规模创国内外纪录。

  “不同类型平台、动态网络条件下的移动节点声学组网是一大国际难题,我们不仅成功提出了通信解决方案,还验证了成规模的基于海面/海底信标网络的水下GPS系统技术。”徐文告诉记者,在项目支持下,用于组网的水声通信机、水声传感器等重要水下装备实现了从试验样机到成熟产品的转变,进一步夯实了我国高端海洋装备自主产业化能力。

  据了解,该项目隶属于“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依托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天津大学、中科院深海所、中科院南海所、浙江大学、中船七一五所、中船七一O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等共同承担。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