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偷我的‘脸’?”“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老人手机里的安全陷阱”……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批信息侵权违规行为,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强涉及国家利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数据保护,加快推进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基础性立法,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一场指向网络安全的持久战已经打响。
频繁曝光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反映出,当下一些手机应用的数据收集、使用和管理,事实上仍处于失控状态,且商业机构在利益驱使之下,并不重视将用户的核心隐私做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难以避免地要使用一系列网站和手机软件,在用户注册和“刷脸”过程中会将部分个人信息授权给商业机构,如果这些信息不能被有效保护,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不少网友爆料,随着经济生活数字化的不断深入,个人信息频繁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电话、身份证号、高考成绩,甚至个人生物信息等都变成了商业资源。互联网企业通过对用户的衣食住行、家庭职业等进行统计分析,能够精准地描绘出一个人的“数据画像”,用户毫无隐私可言。
在海量个人信息收集的背后,商家对于用户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问题,以及平台的责任和权力边界都不明确。同时,用户也难以了解个人数据的用途,对个人信息是否会被用于其他目的缺乏知情权。一旦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用户往往对于如何举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都是“两眼一抹黑”。
个人信息安全威胁的背后,数据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防护问题日益凸显,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
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表示,“数字化时代意味着一切皆可编程,万物均要互联。整个世界将架构在软件之上,有互联网软件的地方就会存在漏洞,网络基础设施将更加复杂,攻击面将无限扩大。未来的网络安全攻击将呈现高级化、大型化特点,所有的金融战、科技战归根结底都是网络战”。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维护网络安全,一方面,要探索建立数据管理和安全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加紧出台一系列细化的、有可操作性的个人数据保护方面的标准和政策法规,加强顶层设计和全局性制度设计,落实主管单位和责任部门。另一方面,也要持续开展对违法违规收集、泄露个人信息的整治,包括加强日常评估、拓展举报渠道等,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也让试图效法者望而却步。
维护网络安全,关键还要突破网络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技术安全是网络安全的核心,是打造网络强国的必要条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我国网络技术水平已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芯片和操作系统等领域存在短板,要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人是安全的核心,维护网络安全最终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同时也要提升大家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要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让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
北京永信至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晶晶表示,网络安全不仅是网络安全专家的责任,信息时代赋予了每个人守护网络安全的使命和义务。只有守护好信息安全,才能让人们在数字化生活中畅行无忧。(记者 王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