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技 >

华为聚合产业链布局新型智慧城市

时间:2016-07-20 09:40来源:科技日报
  直击智慧城市的建设中的难点、痛点,在有首批21家合作伙伴加入的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细节披露的同时,国家信息中心与华为联合解决方案创新实验室也宣布挂牌成立。
  智慧城市建设需组团作战
  截至2015年9月,我国有超过500多个城市在建智慧城市或提出了相应规划,IT投资规模达2480亿元,年投资增长率达20.4%。随着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并在平安城市、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等多个领域涌现出海量的市场机会,相关建设者和产业链也达成共识,智慧城市的建设非一己之力可完成。
  目前可见的是,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涌现的难点、痛点需“合力解决”。对此,华为企业BG全球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部总经理郑志彬博士表示,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程有关,“十二金”等信息系统都是按垂直业务部门来建设,造成了“纵强横弱”的现实情况。从技术层面来说,建设智慧城市最大的痛点是如何消除信息孤岛。此外,在一个城市中,通常会有上千种不同的行业应用,这些应用往往使用不同的平台来建设,导致不同厂家建设的信息系统如何兼容成为老大难的问题。与此同时,现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机房,独立的软硬件平台,如何改造这些机房,共用硬件能力和平台能力,也是当前智慧城市客户要考虑的问题。
  显而易见,智慧城市这个复杂的“巨系统”需要很多的业务应用开发商的支持,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应用开发企业来说,他们认同一个好的平台能够支持业务快速开发和集成,以使他们可以快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孵化创新方案、可以展示自己创新能力,而不用太多关注底层的硬件如何匹配、平台如何选择等。
  为此,华为与首批21家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说:“开放的原则、理念一致、能力互补是华为构建智慧城市生态圈的基本原则。”这些合作伙伴在智慧城市领域各有专长,而华为仍旗帜鲜明地强调聚焦于ICT基础设施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将投入亿元基金和为生态圈伙伴在营销推广、品牌活动、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提供支持。同时,华为提出“专项激励”计划,用于联合解决方案开发落地和智慧城市项目拓展等方面。
  联合创新实验室调动各方力量
  国家信息中心和华为成立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不仅仅是为华为智慧城市生态圈和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企业组的合作伙伴验证解决方案,它的成立更为中国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针对国家信息中心和华为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的背景,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说:“真正建好智慧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难点、痛点问题,都不是纯靠政府、纯靠技术可以解决的,必须有效整合政产学研用各个方面的力量。”
  对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周民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二是创新新技术,充分发挥华为等龙头企业的作用;三是要融合发展,以联合实验室为依托,有效整合国家信息中心的工作成果和资源优势,与华为等企业开展更加全面、务实、多元合作。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应该是开放创新的系统建设,政府只是一小块,要把企业、公众更多地纳入进来。国家信息中心一直参与国家相关政策研究、制订与推进落实,承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秘书处、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秘书处、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作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在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研究、战略规划、顶层设计、实施方案、智慧产业方面具备充分的实力;华为则拥有先进的、完整的软硬件平台和成熟的解决方案,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成立是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
  据单志广介绍,智慧城市联合创新实验室将共同研发创新智慧城市技术和解决方案,进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的综合性测试验证实验,双方共同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标准规范探索和验证工作,携手助力智慧城市新生态的形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越来越多的城市希望应用新技术新方案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只有各个环节的企业在各自领域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积极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但科技发展的创新之路大企业更有责任。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