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干线
精准医疗是“三精”医疗的基石。其核心是个体化选择最低消耗、最小损害、最佳疗效作业。近期,董家鸿率领清华长庚肝胆胰外科团队,通过3D影像重建和打印技术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重新诠释了精准外科。清华长庚医院也因此成为国内首个将3D技术运用到肝胆胰外科手术的医疗机构。
众所周知,3D打印技术在牙科、骨科等专科领域已有应用。但在开业满百天之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却向媒体揭开了“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肝胆胰外科手术”的神秘面纱。
3D技术助力“精准”医疗
“3D打印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与推广,为复杂肝脏病例的精准化手术治疗开辟了一条路径,不仅能提升外科手术的精准性,还帮助年轻医师更加快速地理解和实施手术方案。”董家鸿说,截至2015年3月15日,清华长庚已经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完成10例胆道癌症精准根治性切除,在这10名患者当中,至少有6人曾被其他医院确认为“没有手术价值”。
肝胆病变因其结构、生理和病理的复杂性,外科手术多极具风险和挑战。董家鸿介绍说,在传统肝胆手术中,医生需要结合自身经验对术前二维图像在头脑中进行重建,想象术中管道走形和分布的立体情景。经常会出现“想不出来”或“想错了”的状况,这也是传统手术中出现“切不下来”或“台上大出血”等危险的主要原因。
“3D打印技术就是要快速制造出与术中大小位置完全一致的透明化3D模型,使外科医生不再‘凭空想象’,而是像拥有一个三维街景导航仪一样,在术前即可从多维度预见术中解剖,制定手术路径和程序并预演手术。”董家鸿表示,在3D打印技术的辅助下,外科医生可借助肝脏及解剖机构的3D地图,精确定位病灶并确定正确手术路径,实现完整切除病灶和避免重要解剖结构损伤的多目标优化。“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也有所缩短。”
“精益”管理成医改“试验田”
尽管尚未纳入医保,但清华长庚已经达到了日门诊量500余人次,有消息称,作为北京第22家市属医院,有望在开业少于6个月的时候获得医保定点资格。面对进入医保后即将涌来的庞大患者量,如何降低医疗耗费,既为患者降低花销,也为国家降低医疗耗费,成为董家鸿重点关注的问题。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全过程、全流程的成本调控,使得效益、耗费最大化。”董家鸿透露,医院已通过系统反馈的数据,形成专科经营管理分析报表,为专科耗材、接诊能力、人力调配、空间规划等提供合理与科学的依据。
为降低患者的药物成本,同时考虑到医疗药物对环境具有危害性等因素,清华长庚自2015年3月16日开始推行门诊“拆零给药”,“患者的病情需要吃三天的药,按盒装或袋装给一个星期,这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消费。”董家鸿解释说,“拆零给药”的实施虽给医院的药事人员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在整体的效益上,保证了患者的利益。“我们会在每个用药袋上注明服用剂量、用药须知,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住院治疗与外科手术是医疗成本消耗最高的部分,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实现精准治疗,是清华长庚开业以来一直贯彻执行的理念。”董家鸿表示,通过绩效机制保证联合会诊,以及以病人为中心的跨科医疗服务等,形成整合式医疗,最终为患者制定切合需要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全面到位的治疗的同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降低患者的消费。
作为医改的综合改革试验田,清华长庚医院将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方向和发展模式,围绕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医院管理运行机制、人事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成本控制改革、信息公开制度改革等方面组织实施全方位的改革,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降低运营和服务成本,通过有效的“医疗、医药和医保”三医联动机制,让绝大多数人看得起病,从根本上缓解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精诚”让医院更有“温度”
让患者拥有满意的就医体验,是现代医院追求的目标。在董家鸿所倡导的“三精”医疗中,让患者体会最深刻的就是“精诚”。
医院开业伊始,董家鸿一再强调,清华长庚作为一家新医院,在起步阶段就要以舒适、温馨与充满人文的诊疗环境,建设有温度的“精诚”医院。
董家鸿认为,医院通过有“温度”的“精诚”建设,将修补信任缺失已久的医患关系,重拾民众对公立医院的信心,塑造可信赖的公立医院形象,回归医院的公益性和医学的本真。
医院的运营与发展,以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为根本,以搭建创新有效的医疗管理体制为助力点,而让患者得到舒心、满意的就医体验,是现代医院追求的最终目标。清华长庚在运营发展中,将始终秉持“以病患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以切实行动将“三精”医疗的理念落到实处。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