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的收费收据
“31万余亩的国有农用土地存在违规发包,收费"打白条",从未享受国家惠农补贴,数千万的土地承包费去向不明……”近日,多名愤怒的内蒙古牙克石市农业生产经营者联名向《中国产经新闻》投书,反映他们的不平凡遭遇。
据这些农业生产经营者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反映,为加强对国有农用土地规范化管理,2009年9月10日,内蒙古牙克石市人民政府将该市31万余亩国有农用土地的发包权和管理权授权给了乾森农业集团公司,并委托该公司进行发包管理和收取农用土地承包费。
然而,在农业生产经营者看来,政府如此作为,国有农用地管理是规范了,但种粮农民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好处,反而成了少数人滋生腐败的温床,从而成了引发广大农业从业者与政府矛盾尖锐化的导火索。
资料显示,牙克石市大兴安岭乾森农业集团成立于2006年1月,它受牙克石市人民政府委托管理本市国有农用土地,直接发包的纯国有土地达31.2万亩,总户数269户,国有集体使用土地87万亩,涉及48个行政村及经管会。是一家集农业种植、特种养殖、粮油购销、储运加工、物流贸易、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科技指导及信息服务、大型农机服务为一体的国有农业公司。
牙克石部分农业生产经营者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法律明确规定,国土资源局是国家规定的国有土地管理和监督部门。而牙克石市人民政府却将31万余亩纯国有土地的发包权、管理权下放给乾森集团公司,明显违背了国家的土地管理法规,应给予撤销。为此,他们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呼吁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使土地管理权,但至今无果。
牙克石市农业生产经营者岳东辉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目前他们所经营的土地都是老一辈家人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有滩涂上开荒而来,是经政府认定的农用地,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都形成了户均土地上千亩的规模化农场,他的农场规模达3500亩。
牙克石这些农业生产经营者之所以对乾森集团管理公司代行政府职能有异议,一方面在于乾森集团公司是当地有名的严重亏损企业,作为企业应该在市场中求发展,而政府委托这样的企业向农业生产经营者收取管理费,纵容和保护乾森集团公司靠收取管理费为生,会给国家带来损失。
另一方面,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认为,国有土地不是政府的摇钱树,国家的耕地不能作为地方政府的生财之道。农业属于长期规划的多元化产业,应该种养结合,政府如此掠夺式生产会给土地造成永久性伤害。
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生产经营户们发现,既然乾森集团公司受政府委托向经营户们收取管理费,就应该出具政府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而非企业一般收据。记者从岳东辉提供的多份收款收据中发现,每份土地承包费的收款收据均加盖了“牙克石市大兴安岭乾森集团土地承包管理费专用章”,并写明了收费的年限和土地的亩数,以及收取的金额。
众所周知,收款收据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有着本质的区别,牙克石市诸多农业生产经营者坦言,2009年以来,他们交纳土地承包款的时候,乾森集团一直就是给他们开具的这种收款收据,至于发票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自始至终他们都未曾见到。“政府收费怎么年年打白条呢?”农户们疑惑不解。
据了解,2010年到2013年的三年间,牙克石市的31万余亩国有农用土地的承包费数额高达4000余万元。更让农业生产经营者不解的是,这么多钱流向了哪里呢?是进了乾森公司的财务,还是进了牙克石市政府的财政呢?
有知情人士透露,牙克石市乾森集团公司利用发包权收取的土地承包费,乾森集团公司从中提留30%,从而堂而皇之端上了政府保护下的“铁饭碗”,其余70%管理费归政府。乾森集团公司之所以给农户们打白条,是因为政府收取的70%资金没有进入政府财政账户,而是流入政府“小金库”。
农业生产经营者还反映,自从乾森集团公司代行政府管理权后,种粮农户本该享受的惠农补贴,在这里却变得越来越不“正常”。种粮农户告诉记者,他们的粮食补贴发放情况是,谁有关系就发给谁,谁去政府闹就发给谁,什么时间闹就什么时间发。
据了解,国家种粮补贴的原则是“谁种粮,补给谁”。2016年,国家农业部明确指出,农业的三补合一要发给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或农场。记者多方走访调查,在牙克石市,31万亩国有农用土地农业生产经营者大部分没享受过粮食补贴。农业生产经营者们不禁要问,如此巨额的补贴资金没有补给种粮农户,到底流向了何方?
针对牙克石市政府授权大兴安岭乾森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国有农用地而引发的相关问题,《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也多次向牙克石市政府进行求证,并给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留下书面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牙克石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未给记者任何回复。
(责任编辑:李岩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