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频出
节前,针对“外地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黄牛”视频事件,国家卫计委和北京市卫计委相继表态,要严打号贩子,并于2月6日出台了包括落实“实名制”挂号在内的多项举措。北京公安机关也采取执法行动,抓捕数十名号贩子。但现实却是,春节刚过,不少患者仍能在各大医院门口看到号贩子准点“上班”。
为此,昨日,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在工作会议上强调,到2016年底前,市属医院将全部取消现场放号,总体预约挂号率预计将达到75%,除影响生命体征的急诊病症外,其余患者均通过手机App、微信、电话、网络或现场自助机等预约方式就诊。
据介绍,除了推行非急诊全面预约之外,今年北京市将建立医疗机构间层级转诊网络,依托医联体保障本市转诊患者优先就诊,在部分市属医院建立跨省区预约转诊会诊机制,派出专家组前往部分对口支援与合作地区解决当地疑难就医需求。
另外,在包括同仁医院、朝阳医院、积水潭医院等市属医院内部,将建立移动预约挂号系统,实现普通号在集团内部统筹调剂。严格加号管理,由医院统一管理加号权限和额度,取消医生个人手工加号条。“在打击号贩子中,还需严格管理医院和医生与商业挂号网络平台的合作,建立违规利用医疗资源监督举报和处罚制度,对医院内部人员参与倒号现象实施‘零容忍’。”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质疑颇多
“预约制是医疗服务的一个大方向,国外医院大多采取这种模式,且现有互联网技术完全可以支撑,这对于提升就医体验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说出发点很好,但考虑到当下中国患者的情况,年底市属医院一刀切的方式有些过激。”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认为,很多老年人以及来自贫困地区的患者,大多不太适应通过电话或者App等方式预约就诊,过早地推行,可能会带来医院挂号现场的混乱,甚至影响患者的就诊,故应该给患者更长的适应期。
针对新政,一位网友也吐槽称,此前妇产医院就不允许医生加号,但患者到医院去挂号时会发现,排在前面的全是号贩子,就拿特需来说,前十名全是号贩子,病人自己在凌晨4点以后到医院别想挂上号,现场的保安以及医院员工明明看到号贩子叫卖号却熟视无睹,故不切断其中的利益链条,采取预约挂号也照样有可乘之机。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1998年,北京东城公安分局就针对同仁医院的号贩子展开打击号贩子的统一行动,抓获“号贩子”138名。此后,几乎年年都能看到号贩子被打击的新闻。但令人遗憾的是,每次打击之后用不了多长时间,同样的问题又再次上演。医院以及管理部门推出的“头痛医头”、“治标不治本”的举措,也被视为打击号贩子中的“败笔”。
痼疾待消
对于外界的担忧,昨日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外界的议论以及不理解,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所以此次批量出台的措施,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还会有配套方式,比如在取消现场放号后,各医院会增加志愿者、导医的数量,帮助患者在医院使用自助挂号机,另外,医管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在挂号环节逐步扩大第二代身份证读卡机具使用,探索落实‘实名制’挂号,让患者在预约挂号时同步完成挂号缴费,建立退号随机投放机制”。
另外,按照以往的惯例,打击行动往往属于一阵风式,号贩子在长期的“斗争”中更是早就积累了“经验”,摸准了“治理规律”,在严管时期,他们会收敛甚至选择休息,但由于多项措施都是治标难治本,等同走过场,所以最多几个月后,号贩子又会卷土重来。
一位长期研究医药领域的专家也分析,打击号贩子其实不是卫生这一个部门能管理的问题,比如现在在挂号时,没法和身份证完全挂钩,这就需要和公安部门协调。再比如说,对于号贩子和医院内部医生甚至保安相勾结的严打,也不是卫生部门能够自己解决的。所以,规范挂号秩序,还要建立长效机制,从完善分级诊疗,充分利用社会办医、医生集团等市场手段增加供给等方面破题。
(责任编辑: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