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成当了43年黑户 摄影/韩将军
宋庄派出所给武志成开的证明信 摄影/李绍平
办身份证时才发现户口不见了
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通州区宋庄镇白庙村见到了武志成。“我这黑户已经当了43年了呀,”今年62岁的武志成回忆,1972年他通过招工进入北京市装配公司工作。70年代户口都是跟着人走,他进入到装配公司上班,户口也理应迁至单位的集体户口。
“我根本没想到我的户口没了,”武志成说,现在的户口本都是在个人手里掌管,但当年的户口管理非常严格,家庭内每个人的户口都在一张户口卡内,并且由派出所保管。迁移户口也是公对公,由单位保卫科与派出所联系,个人根本无法经手。 一直到80年代,武志成通过工作挣来的工资、布票、粮票等都照发不误,他的生活与户口没有任何交集。特定历史条件和个人生活的平稳让他理所应当地认为,户口一直在单位集体户口内。
80年代,国家开始推行第一代身份证,单位其他人的身份证都顺利办理,唯独武志成“卡了壳”,他这才通过单位了解到,由于自己的户口不在单位,因此没办法办理身份证。他又回家查询,发现自己的户口也不在白庙村。
武志成说,通过查询他发现一件蹊跷的事情,单位集体户口里居然出现了其弟弟武志维的名字。“1972年的时候我弟弟才13岁”,武志成说,招工那年,他弟弟年龄很小,根本没参加招工,他的户口也一直在通州宋庄镇。“难道户口迁移错了,”武志成说,当年他和弟弟的户口信息都在一张户口卡上,他推测工作人员也许看错了。但后来武志成查询了弟弟的迁移记录,他的户口并没有迁到城里。
寻找户口多年 最终得来两张证明
武志成发现自己的户口消失后,便开始了漫长的寻找户口的过程。他回忆,自己先后找过宋庄派出所、团结湖派出所等机关,前前后后跑了几十趟,很多部门接待人员的模样他至今还记忆犹新,但收获甚微,没有一家机关或单位能够出面解决他的问题。为此,他还找过法律援助中心,并花钱雇佣律师,但也无果而终。
他回忆,2000年左右,单位一名保卫科工作人员给他支招,让他写个申请,把弟弟武志维的名字当成他的曾用名,这样也许可以把身份证办下来。“天底下哪有和亲弟弟叫一个名字的道理,”武志成说,他最终没写这个申请,因为这样做是提供假信息,他害怕以后会出事。
最终他得到了单位的一纸证明,武志成在1972年到1996年在此工作。“现在都是新人了,”武志成说,单位曾经的两任保卫科领导一位已经去世,另一位也退休多年,新人完全不了解他的事情,他的户口问题也“断了线”。
“就这两封证明信还算有用,”武志成说,这几年,宋庄派出所给自己开了两份证明信,但两份证明却有自相矛盾之处。第一份证明信为2012年宋庄派出所开具给团结湖派出所,信中写道,“武志成,原户口登记地址通州宋庄镇白庙村,经查1972年底户口簿登记,情况如下,我所1972年档案中有此人户籍,查询1980年代档案中未查到此人,也未找到该人迁出相关记录,经市局2012年8月30日查询,户口卡查询结果为无迁移记录。”武志成说,这份证明信表明,他的户口不在白庙村,但又没有迁出记录,平白无故地“蒸发”了。然而,2014年,宋庄派出所给北京装配公司开具的证明信中却称武志成的户口于1972年以前迁出宋庄派出所。
没有身份证武志成“寸步难行”
43年来,北京装配公司早已经更名,单位原辖地也由呼家楼派出所变更为团结湖派出所,可唯一没变的是武志成的户口依然“失踪”。没有户口就没办法办理身份证,在当今这个身份证对个人至关重要的时代,武志成感到处处受限,寸步难行。
拥有身份证能够去医院看病成了武志成目前最大的渴求。他现在患有糖尿病,心脏和血压状况也不佳,糖尿病还导致左眼视网膜病变。但由于没有身份证,他无法挂号,也没办法前往医院去看病。“我爸现在这么大岁数了,以后身体越来越不好,连个医院都去不了,”武志成的儿子小武为此也很是着急。他说,目前父亲的病全靠去病房拿药,以后身体出了大问题还不知道如何是好。
没有身份证“傍身”,武志成的日常生活也有诸多不便。多年前,村子附近经常有公安人员检查身份证,他好几次被查到,幸亏有同村的人在身边才得以脱身。很多时候,他随身都揣着单位开的介绍信,以备不时之需,但后来介绍信也不管用了,“飞机、火车根本不用想,”武志成沮丧地说,前些年岳父病危,他和亲戚一起坐汽车去天津看望岳父,然而在一处收费站附近看到公安在查身份证,武志成无奈之下偷偷地下车,从旁边的小道饶了一大圈,才和亲戚们的汽车会合。武志成原本做建筑方面的工作,由于没有身份证,不少出差的工作他也只能推掉。
武志成说,自己社保医保单位都办理过,退休后每个月理应有2000元以上的退休金,但是由于没有户口和身份证,这些福利自己就是“看得见摸不着”。
“父亲精神上影响挺大的,”小武说,由于没有身份证,父亲现在脾气非常容易激动,情绪波动很大,带有自卑心理,自己平常都没办法和父亲聊天。小武说,村里已经开了证明,证明父亲就是白庙村的人,希望他能够回村落户。
昨天下午,宋庄派出所工作人员回复称,经查询武志成的户口已经于1972年迁出白庙村。工作人员还说,根据武志成的情况,他的户口档案很可能在迁往单位的过程中丢失了。70年代当时的户口迁移程序与现在并不一样,管理户口全靠手工,并没有电脑录入。
随后记者咨询了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管理总队工作人员则称,目前还不了解此事详细情况。
声音
户口信息缺失导致无法补办户口
武志成认为,户口信息现在找不到了,这是多年来他无法补办户口的关键。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王秋瑞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武志成没有户口这件事还是需要公安部门解决,因为公安部门是户口的管理机关,而其他部门很难了解事情的原委经过,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王律师认为,如果武志成户口信息丢失这一事件中还有什么其他情况,应该按照公安机关的户口登记制度处理。
文/本报记者 杨琳 实习记者 韩将军 李绍平
(责任编辑: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