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 >

“游野泳”暗藏危险 保护孩子远离危险的池塘

时间:2024-08-05 14:12来源:中国妇女报

  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16日,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黄陂镇兄弟俩在水库不幸溺亡,哥哥17岁,弟弟14岁。

  7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四名中学生结伴到邕江边玩耍,其中一学生下水游泳被浪卷走,溺水身亡。

  6月28日广东省惠州市三栋镇一名17岁少年与两人结伴到水库游泳,溺水身亡。在距离事发区域不到10米处放置着“严禁下水游泳嬉闹”的警示牌和救生圈。

  ……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首个全球预防溺水决议并将每年7月25日定为“世界预防溺水日”。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溺水死亡的人数约为23.5万。

  另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95%以上。

  暑假期间,中小学生因游泳、洗澡、戏水、失足等引起的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面对一个个夭折的生命,家长们痛不欲生;亡羊补牢的措施也在实施,但逝去的永远逝去了。近年来关于“中小学生溺水事件”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教育部及时通报,学校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媒体也在频频呼吁,但中小学生溺亡事件却时有发生。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溺水风险,确保广大青少年度过一个平安、快乐的暑假?

细数造成溺水的安全隐患

  引发青少年溺水事故的原因不完全一样,但从溺水警情水域分布情况来看,江河、人工池塘、水库等是多发地。

“游野泳”暗藏危险

  江河、人工池塘、水库、溪潭等属于野外水域,即使没有高度落差,当水流撞上其中的石头和堆积的石子时,流动方向也会发生变化,有可能形成力量很大的暗流,甚至漩涡,且多数小河的河床结构是高低不平的,河水忽深忽浅,孩子们在其中嬉戏很容易不小心踏进深水区,从而发生溺水事故。

  野外水域的水温深浅不一,表面的水暖和一些,越往下温度越低。水温太低,游泳者身体肌肉受到冷水刺激易发生强直性收缩,导致肌肉痉挛。

  除水体本身的风险外,野外水域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岸边长期被水浸泡非常湿滑,踩上去极易滑入水中,一旦被水草等植物缠住,很难脱身。

家长疏于监管

  暑假,孩子们的监护责任更多地落在家长身上。但观察历年来的溺水事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家长防溺水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这种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孩子缺乏监管。有些家长虽有一定防范意识,没有采取有效监管措施,以至于孩子背着父母,偷偷到野外水域玩耍。还有部分父母是长期外出务工或务农人员,无法亲自履行监管责任。这几种情况,最终导致孩子在无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游野泳”,最终酿成悲剧。

家校社协同让孩子牢记游泳安全

  遏制中小学生溺亡悲剧的发生,并不能完全指望孩子“听话”,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将防溺水教育落到实处,使孩子真正将“安全”二字刻在头脑中,才能为他们系好安全带,防患于未然。

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避免孩子溺水,家长要监护到位,把功夫下在平时,随时随地向孩子传递安全的概念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反复告诫孩子如何辨别池塘、湖泊、溪潭、水库等野外水域,不要跟小伙伴到这些无安全保障、偏僻、不熟悉、无救护、有“禁止游泳”告示牌的水域游泳、戏水。与孩子签订安全协议,明确要求孩子不能私自去危险水域游泳等。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踪,在水边玩耍时,不要让低龄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对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家长也应熟悉他们经常活动区域附近的水域情况,提醒他们注意,并要求其外出游玩期间定时向家长报告自己的行踪和活动情况。给孩子佩戴定位设备,如定位手表等,方便家长随时了解他们的位置,确保安全。

  家长可带孩子到正规的、有救护措施的游泳池、天然游泳场游泳;对孩子强调,即便在相对安全的游泳场地,没学会游泳务必佩戴救生圈、穿救生衣,不能到深水区、漩涡区、暗流区等区域玩耍,不要尝试做跳水、潜水等危险动作。提醒孩子下水前做好热身,以免抽筋。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他们报正规的游泳班,学习游泳技能。

  外出打工或因工作不能亲自监护孩子的父母,一定将孩子委托给信得过且有责任心的老人、亲戚、邻居等帮忙照看,明确自己的要求,便于对方将监护做到位。同时,为临时监护人普及防溺水知识,做好详细指导,并与孩子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他们的动态和行踪,如知道孩子去哪里玩儿、同伴是谁、什么时候回家。

  家长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救技能,如告诫孩子:发生溺水情况不要慌张,立即呼救,抓住救生设备,赢得更多时间。

  家长还要告诉孩子:如果发现同伴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可大声呼救寻求大人帮助;拨打110、119、120等急救电话;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救生圈、泡沫块、树枝、木棍、竹竿等递给溺水者,等待救援。

学校防溺水教育落细落实

  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进行防溺水知识教育,通过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开展模拟演练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引导学生做到“我的安全我负责”,做自己的安全责任人。同时,将防溺水知识、游泳技能和自救技能教育纳入课程内容。学校对留守儿童要特别加强安全教育,确保他们深刻认识到溺水的危险和防范方法。

  系统教授学生自救的方法:一旦感觉呛水,应保持冷静,确认自己的口鼻是否在水平面之上,以避免在呛咳时再次吸入水分。此时应克制咳嗽感,把头抬出水面,调整呼吸,待气管内的水被排出后呼吸就会恢复正常。如遇溺水,也要保持镇定,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将头向后仰,面部向上,口鼻露出水面后进行呼救,避免手臂上举胡乱打水造成下沉。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当有人来施救时,配合施救者仰卧水面,由施救者将自己拖拽到安全地带,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学校应定期通过家长会、家访、发送安全提醒短信、微信、校讯通等方式加强家校联系,督促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同时,及时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督促家长重视孩子的假期安全。另外,对临时监护留守儿童的老人或亲戚进行相关培训,强调假期安全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建立防溺水管理体系

  让中小学生从根本上远离溺水的关键在于综合施策,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各级政府应承担主导责任,建立防溺水管理体系,建立防溺水工作协调机制、督查机制和监测网络体系。将防溺水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签订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目标管理责任书,确保责任到人。

  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对危险水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在危险水域附近设立警示标志,放置救生圈等必需的救生设施设备,建隔离带、防护栏等设施;配备救援人员,提高救援效率。

  另外,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如安装监控设备,对危险水域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孩子靠近及时预警和干预,降低溺水伤亡风险。同时,呼吁科技公司在儿童手表上加装溺水预警装置,一旦孩子靠近无防护水域,设备就将启动,一方面提示孩子进入危险区,另一方面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加强警惕。

  村委会、居委会、社区等基层组织、学校应特别关注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单亲家庭学生群体,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定期走访,鼓励亲属或邻里之间形成互助监护网络,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安全状况。通过乡村大喇叭、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进行防溺水宣传,发放宣传单、倡议书,悬挂条幅,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防溺水宣教内容,强化学生和家长的防溺水意识。

  组织开展夏季安全教育活动,鼓励志愿者、社会组织在假期陪伴关爱留守儿童,同时,提供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如图书阅读、体育比赛等,吸引他们参与,减少到危险水域玩耍的机会。

  防范未成年人溺水不是一件小事,家庭、学校、社会联手,悲剧就会逐渐减少直至杜绝。愿今后,所有孩子都能平安度夏。(记者 陈若葵)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