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 >

振兴西部高等教育 如何变“输血”为“造血”?

时间:2022-08-23 10:32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近十年来,我国西部高等教育整体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力量稳步增长,结构逐渐优化;经费投入大幅增加,财力保障得以完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然而,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仍面临区域间差异凸显、人才流失严重等现实困境。如何变“输血”为“造血”,使西部高校更好地承担起为西部地区培养专门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7月8日,甘肃省通渭县现代旱作循环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内,来自甘肃农业大学的师生正在收割自己等待一年的“科技田”。张子斌摄/光明图片

  1.调整政策,催生“造血”机能

  记者: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使西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这些政策收效如何,还有哪些不足?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西部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实现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从依靠“输血”到主动“造血”的转变,更好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田贤鹏:

我国高校对口支援西部计划已实施了20余年,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政策工具类型日趋多元,但激励、系统变革等“造血”工具使用较少;相关政策集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两个维度,学科专业、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等方面还有待深化;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注重宏观指导与精神激励,缺乏实质性的效果评估与必要的监督问责。建议今后加强政策工具与内容的适切性,针对学科专业、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等可以为西部高校带来巨大效益的领域,加大能力建设与激励工具的投入,同时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与学校管理领域注重增强相关主体参与的自发性与协同性,将“自上而下”的布置落实转变为“自下而上”的主动落实,并在对口支援过程中保持良好且持续的资源传递与能力创造,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强化手段,建立支援经费与组织机构的双重保障。政府应围绕高校对口支援制定长期的战略性教育发展规划,不断修改、完善、创新对口支援的运行机制,鼓励更多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技术投入到高校建设中,努力推动高校对口支援计划的灵活调整与长久实施。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邹琪:

研究发现,2010年提出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显著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下一步,中西部地区一方面应加快调整学科体系建设,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重点支持新兴专业和一流专业的发展,将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地区产业优势和产业转型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立现代产业学院,为当地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中西部高校要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主动承担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任务,与当地政府开展如工业技术、乡村振兴发展、大数据技术应用等校地合作研究院平台,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立未来技术学院,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应用于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北京大学教授蒋凯:

在支持西部高等教育方面,需要持续进行制度创新。在具体制度创新实践中,政府应当为西部高校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提供制度创新的指引和支撑;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高校的转移支付和政策倾斜力度,提高西部高校教师薪酬水平,改善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和教学科研条件,增强西部高校吸引和留用人才的能力;鉴于西部高校吸引和留用人才的特殊性,需要进一步发展西部高校研究生教育,实施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增强西部高校“造血”功能;发挥西部重点高校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推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创新和升级转型。

  昔日的鸽牌电缆厂老旧厂房目前已经变身为充满活力的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孙凯芳摄/光明图片

  2.引人“有重点”,留人“有机制”

  记者:虽然有所缓解,但西部高校仍然面临“留不住人”和“孔雀东南飞”的困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咏梅:

让教师甘于“留下来”就要提高其获得感、幸福感。我们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稳定和谐的婚姻关系、自我感知较好的健康状态与教师的幸福感密切相关;此外,在衡量工作收入与教师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时,工作压力、工作生活平衡感发挥着重要作用。调研显示,应发工资水平对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人经济状况差是西部地区高校教师主要压力源之一。因此,提高工资水平、缩小期望值与实际工资之间的差距,可以降低教师对工作压力的感知水平,减少工作压力对工作—生活平衡感的负面影响,进而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潍坊学院发展规划处何珊珊:

对西部高校而言,仅仅依靠丰厚的物质条件和东部高校“抢”人才只能“治标不治本”,或许可以吸引高层次人才来短时间任教,但其稳定性、可持续性很难保证。而这些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或核心科研人员,在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一旦离开,就会给西部高校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损失。因此,西部高校应创新高层次人才引培机制,坚持“严控总量、提高质量”的原则,重点引进紧缺人才和团队。同时,也可以组建本土教学科研团队充实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在其指导下共同开展科研教学,将高层次人才流失后的损失降到最小。此外,西部高校要用好国家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支持政策,积极与东部结对院校进行师资交流,如选派本土有潜力的优秀教师、科研人才和青年干部到东部高校进行为期1~2年的进修学习,为学校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厦门大学教授王洪才:

随着东部高校竞争越来越内卷化,东部高校人才扎堆局面开始出现,这为西部高校引才创造了机遇,这些人才在西部高校将大有用武之地。

  然而,目前东西部高校均缺乏对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入研究,传统的人才体制束缚了人才跨区域流动,东部高校缺乏人力资源输出的思想准备,西部高校缺乏有效接收并使用东部人才的机制体制。建议国家建设东部人才输送西部高校的财政支持体系;东部高校实施援助西部高校人才发展计划;西部高校建立人才融合发展机制;东西部高校广泛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借助东部高校的课程资源实现课程体系现代化。

  3.把握内在要素,分类发展有重点

  记者:现在大家已形成共识,西部高等教育要发展,实现自身的内生发展是关键。下一步,如何从宏观战略上推动西部高校实现这一跨越式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洪成文:

“西部”“中西部”概念太大,不能发挥“靶向治疗”的作用,“捆成一体”也是制约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瓶颈。要想实施“靶向治疗”,就要将西部的高等教育发展由“齐步走”调整为“部分先行”。建议在西部建设高教发展特区,即由中央政府参照经济特区的做法,为高等教育发展划定特区,既可以学习深圳模式,也可以学习浦东新区建设,甚至可以学习海南自贸港的做法,建立国家级高教发展特区,让试点地区获得一定的自我发展和探索的政策自由,同时,对于积极追求改革的地区,要追加必要的人力和物质支持。试验区可大可小,如一省之内的“贵阳—遵义”省级试验区,中等范围的云南—贵州试验区、川渝试验区,较大范围的大西北、大西南通道改革试验区等。待积累经验后,可以推第二批、第三批,逐步扩大。我想,这既可成为中国高教发展特色,也可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借鉴。

  西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姚聪莉: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各省份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通过区域内部的整体布局,促进各省份之间的交流合作和理性竞争。作为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领头羊的四川、陕西和重庆三地,应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建立高等教育发展联盟,通过发展经验借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大科研项目合作力度等方式推进西部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全面提高。贵州、云南、广西、甘肃等地区应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加强与实力较强高校的合作。而对于长期处于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洼地”的宁夏、青海和西藏等地,政府应增加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统筹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石河子大学教授蔡文伯:

一是大力支持高校对口支援建设,增加援疆、援藏等支援西部高等教育建设的高校数量,依据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的学科特点和意愿,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方式,在教学科研项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交流等多方面实施对口支援计划。二是建立健全动态评价体系,邀请国内外行内专家确定高校发展综合评价维度,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发展基础的高校进行分类测评、诊断评价与综合评比,并将评价结果与财政拨款、政策倾斜等挂钩。三是把握高校建设内在要素,注重科研成果价值转化。各高校可以采取引育结合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采取动态评定制度,激发教师教学活力与科研潜力;大力培育与地区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各类专业人才,提高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助力区域经济建设结合市场需求挖掘科研项目,主动与企业联合、与市场接轨,研发创新产品,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联合企业投入生产实践。

  【思想汇】

  振兴西部高等教育

  如何变“输血”为“造血”

  光明日报记者 周世祥 晋浩天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