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 >

重庆“双减”赋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8-02 13:58来源:《瞭望》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重庆市紧扣教育去功利、去应试、去焦虑,校内校外综合施治,减负提质多向发力,推动教育回归公益、回归理性,城乡教育面貌正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部“双减”监测平台调查显示,全市约166万中小学生及家长满意度达97.8%以上。

  在重庆两江新区星湖学校,语文教师吴敏(中)在向日葵园中

  给学生们上沉浸式融合课(2022年6月22日摄)黄伟摄/本刊

  提升三个质量构建学生“多彩成长圈”

  近年来,重庆市坚守学校育人主阵地,全面推进作业瘦身、课堂提质、课后增效,全面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发展。

  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坚持把高效课堂作为落实“双减”重要突破口,认真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制定《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建立融“研-训-教-管-督-评”为一体的质量体系,全面推进卓越课堂3.0行动计划,让每个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

  着力提升作业管理质量。

  按照“压总量、调结构、提质量”思路,建立作业公示和督导评估制度,分层分类布置作业,在全国率先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被教育部列为十大典型案例之首在全国推广。目前,书面作业时间均达到国家要求,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基本杜绝,学生作业负担明显减轻、作业效益大幅上升,睡眠时间更加充足。最新监测显示,90%以上抽样学生认为作业总量明显下降或有所下降;认为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有意思,对知识巩固学习帮助很大”的分别占比80.9%、87.4%,与“双减”前相较上升42.1%、48.3%。

  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坚持把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学生或教师走班方式,开设作业辅导、自主阅读、益智活动等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开启了快乐之门,促进学生回归校园、教育回归初心。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参与教师超过20.67万人、学生300.16万人,学生参与率98.32%,排名全国前列。

  实施三个限制净化校外“培训治理圈”

  重庆市坚持全链条、全环节、全过程,探索建立培训隐患联动联查、培训问题联席会商、培训纠纷联防联调、培训工作联力共管治理机制,推动实现市场资本大幅“退潮”,培训热度明显“退烧”。据调查,全市88.2%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再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

  严格限制数量。

  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和学龄前儿童校外培训机构,全市1545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1538家,压减率达99.55%,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完成率达100%,学生校外学科培训土壤基本铲除。

  严格限制时间。

  采取网上监测、部门督查、社会监督等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全市2.6万家“培训”“教育”类机构全面摸底复核,坚决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05万次,查处违法违规机构1589家。

  严格限制价格。

  建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所有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纳入第三方托管的双纳入价格监管机制,推动1790家校外培训机构入驻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对3.39亿元资金实行“预收费+风险保证金”穿透式监管,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树立三个导向重塑教育“价值生态圈”

  近年来,重庆市坚持教育评价硬牵引、考试招生硬规范、教育督导硬倒逼三轮驱动,以教育观念之变推动教育方式、教育结构、教育机制之变,构建形成长效的教育生态体系,从根源上扭转教育功利短视问题。

  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龙头工程”,建立教育评价配套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在全国率先组建教育评价改革咨询指导委员会,率先实施市级集中督查和区县交叉督查,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强化学生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促进教育回归本质、回归规律。

  树立鲜明的招生考试导向。

  发挥考试招生的规范性作用,建立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严格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全面取消招收推优生、保送生、特长生等方式招生,严禁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笔试、面试、评测方式招生,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等措施。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考试管理列为“双减”重要内容,严格控制考试科目与频次,规范考试命题管理,完善学习过程评价,加强学业质量监测,合理运用考试结果,降低学生考试压力。

  树立严格的教育督导导向。

  坚持把“双减”工作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深入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出台《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标准》,将“五项管理”“双减”纳入专项监测,在全国率先制定“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和将劳动教育纳入监测体系,护航“双减”落实落地。

  强化三个统筹打造城乡“优质教育圈”

  近年来,重庆市坚持通过面上教育的优质均衡从根本上减少家长教育焦虑、压减校外培训机构制造教育焦虑空间,多措并举拓展优质、共享优质、发展优质。

  探索统筹城乡师资。

  教育优质均衡关键要推动师资优质均衡,重庆持续探索“区管校聘”长效管理经验,全覆盖实施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目前,全市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占比超80%,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比例达到符合交流人员的25.74%,优质教师交流比例达到24.73%,各项指标均高于国家规定比例要求。

  有效统筹城乡教研。

  着力建立市、区(县)、校三级贯通,区县、校、年级、学科四级横向联通的教研工作体系,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线上+线下”教研新模式,推动形成平台共建、问题共研、成果共享、发展共进的教研共同体,建成市级教研工作坊200个,惠及教师1万余人,形成优秀论文、课例1700余项。

  积极统筹云端资源。

  利用“5G+智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智播”平台,联合重庆出版集团建成“免费+融通”重庆云课堂资源服务体系。建立优质课程资源质量标准体系,遴选114所优质课程资源研发基地学校研发8000余节优质课程资源,发布资源近600万条,累计访问量达228万次,形成课程研发、技术支持、常态应用和应急播出等全链条省域在线教育机制,打通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最后一公里”。

  教育是民生,更是国计。在“双减”这场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教育持久战中,重庆市将精准施策、系统施治、融合施力,扎实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重塑义务教育良好教育生态,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