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间,外界眼中“武汉最美逆行女孩”甘如意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她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成为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而她的内心,“依然是曾经的那个自己”。
临近春节时,甘如意被借调到武汉市江夏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数据中心工作。她的排班表里写着:2月2日、7日、13日值班待命,日常是跟着重点场所小组下社区,检查登记疫情防控。这是她连续第三年春节站岗,留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岗位。
虽比她年长不少,但藏龙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会主席林远艳很佩服这个出生于1996年的姑娘。
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甘如意是江夏区金口卫生院的一名化验员,家住在湖北荆州市公安县斑竹垱镇杨家码头村,离武汉300多公里。看到医院工作群的信息,她向卫生院院长要了一张工作证明,骑上一辆自行车,包里带了一瓶水、几袋饼干和橘子,就从荆州出发要返回岗位。
父亲陪着她从上午10点骑到下午3点,到达公安县城,在亲戚家住下。甘如意接着告别父亲,骑自行车前往荆州长江大桥,但长江大桥因疫情防控被封,她掉头回到埠河镇将自行车寄存后,步行4000多米走过长江大桥,在荆州的旅馆住了一晚。可从荆州到武汉还有200多公里,火车、客运车、出租车已停止运行,身上只有三四百元钱的甘如意站在荆州街头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科室只有两个人,如果我不回来,同事万一累倒了,检验科就可能‘陷入瘫痪’。”靠着近乎一种本能的执拗,甘如意骑上共享单车,依照手机导航顺着318国道往前行,直至遇到高速路口的民警,她坐上了开往武汉的运血车,然后又骑共享单车一路回到医院。她花了4天3夜赶回“风暴中心”,穿上防护服站在了工作岗位。
“我姓甘,我不怕苦。”这个年轻姑娘的壮举,在那个严寒的冬天里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疫情阶段性结束后,她成为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年轻的副主任。一名工作人员说:“之前整个江夏区的人都没有得过国家级三八红旗奖章,她是唯一一个。”
从前“别人问她一串问题,半天才有一句回答”的女孩,整个世界被打开了。她需要面对记者的提问,给出内心想法;需要站在讲台上,面对数百名的大学生演讲;需要理解副主任的职责是什么,领导化验科员工一起做事。
在单位四楼,有了一间属于她一个人的办公室,但更多的时间,她更愿意待在三楼的化验室,给病人查血检验。她梳着低马尾,话少,门口挂着“全国抗疫英雄甘如意示范岗”这几个字,她低着头走进走出。
她慢慢学会了管理类的工作:根据病人的人数,整理试剂的数量,采购设备、统计耗材数量,跟部门报备,把科室打理得井井有条。
化验室三大常规化验有一项因设备不完善无法检测,附近社区的病人不得不拿着病历,跑到下一家医院化验。她向单位申请增加试验设备,向周边医院学习了常规化验的报告模板,找了书和科室的人一起学习。这之后,化验室里三大常规的化验都可以进行了。
在同事汪静茹眼里,同龄的甘如意总乐呵呵的,到了中午12点的下班时间,有病人赶来化验,她总乐呵呵地接收。有时忙过了半个多小时,食堂停止供应午餐,她就去附近的餐馆吃点东西。
成长,在甘如意的心里也是具象的。
回忆起第一次站在宣讲台上,记不住演讲稿,她用小卡片记下拿在手上,她想象自己在一片空旷的田野上对着自己讲故事。上台次数多了,稿子也记熟了,她还会观察起台下听众的反应。
去参加宣讲、看抗疫展,认识了同在疫情期间奋斗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甘如意觉得自己收获挺大,“那么多敢于站出来的平凡英雄,从他们身上也能感受到背后的精神”。甘如意和宣讲团一起去了武汉部分高校,还去了襄阳、宜昌等地级市。以前她觉得,“武汉很大,地方很多”,现在慢慢觉得“变小了些”。
甘如意第一次看见海,是到海南参加宣讲报告的组织活动,浪花一打过来,她感觉很危险,但远远看就觉得很美。她的新生活像大海里的浪花,层层涌过来,这个曾经有些腼腆的女孩谨慎又兴奋地拥抱着改变。
“对她来说,抗疫经历是整个人生转折点。”同事董莉感慨地说,从前这个小姑娘总不爱表达,现在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在外面参加完宣讲活动,也想着赶回来继续做化验科工作,学习行政管理工作,“这是个加速点,加速了她的成长。”
董莉觉得示范岗的效应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人。基层医务事务比较琐碎,有同事偶尔抱怨工作辛苦,聊天时有人提到甘如意,“你看这么小的姑娘都不怕吃苦,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心里也觉得这些工作困难不算什么。
“她身上的坚韧支撑着她义无反顾,要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成,不考虑难度有多大。”在董莉看来,甘如意身上的这股劲儿是很多90后身上缺少的,一旦到了关键时刻,需要她挺身而出,“骨子里执着又不怕吃苦的劲儿就出现了”。(记者 杨洁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