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 >

“太难”的物理知识如何让受众听了还想听

时间:2022-01-12 13:13来源:中国青年报

  “物理太难”,大概是很多人学生时代的感受。最近,中科院2022跨年科学演讲在短视频平台火了。规范场论、量子力学、电磁学,一个个听上去艰涩的物理术语被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吸引了众多网友观看。主讲人之一、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说:“能够用知识含量超高的科学演讲开启新的一年,很有意义。”(《光明日报》1月11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培养大众的科技兴趣,厚植尊重科学的社会氛围,具有战略性意义。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离不开科学素养的积淀与提升。青少年科学理想的培养与塑造,需要在“好玩”“有趣”中激发起参与热情,让兴趣与爱好转化成实际行动。

  从宏观层面看,近来年大众的科学素养固然不断得到提升,不过依然有较大增长空间。201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经达到8.47%。但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公众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比例至少要有10%的比例。

  科普要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传媒方式的创新,让专业的知识通过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方式去呈现。科普者熟悉互联网语言,具备“会说话”的能力,并保持对“专业性”的敬畏,是必备的能力和素养。

  科普当以传播效果为导向,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以谁为主导”,如果以供给方为中心,则形式上则很难有大的改观,难免沦为“自话自说”“自言自语”的独角戏。只有以“受众为中心”,对内容呈现的形态进行充分效果评估,让科普变得“可爱起来”,效果自然水涨船高。

  院士科普“刷屏”,物理“吴姥姥”走红,关键在于将艰涩的专业内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把鸡蛋、晾衣架、硬币等常见生活用品作为实验道具,使科学的内容不再难懂,让受众“听了还想听”。

  让专业而权威的科学家从幕后走上前台,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为提高科普的实际效果提供强大赋能,对于营造寻找知识、学习知识、尊重知识的“知识风尚”具有积极意义。(堂吉伟德)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