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对技能人才的成长故事:技能立身,通往卓越的另一条路
浙江金华市举行的首届农业职业技能竞赛上,选手进行拖拉机机组技术维护及常见故障诊断排除作业。 新华社发
河北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飞机维修专业教师(左二)在给学生上课。 新华社发
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参赛选手进行汽车车身修理项目比赛。 新华社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决定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成才的道路纵横通达,学习并精通一门技能,向着大国工匠、大国巧匠的目标扎实前行,不失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选项。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职业教育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如何建设更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怎样依托企业技能人才优势,促进科研单位、高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否打破技能人才发展的“天花板”,使其更好地成就自我、发挥价值?又到一年中学毕业季,我们邀请三对从事技术工作的师徒、兄弟、夫妻讲述感受与追求、困惑与喜悦,并请专家为一些职业教育师生答疑解惑。
师徒同行 大国工匠,既能安身立命,更是光荣使命
【一线讲述】
师傅:江苏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班组副班长、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 陈亮
1998年,我考入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现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开始,我干的是粗加工,搬运钢材、切割铁块、磨床、车床、快走丝等岗位干了个遍,真正学习数控知识已经到了2003年。
我积极地向师傅学习,把国内外数控铣加工的书啃了个遍。那时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但为了学习数控技术、编程知识,我一咬牙拿出半年积蓄买了台电脑。
在技术攻关中,我设法将精加工的尺度控制在一微米左右。为此,我快到了茶饭不思、废寝忘食的地步,不知磨坏了多少砂轮。想到一个砂轮要几千元钱,我非常心疼,便把一个损坏的砂轮挂在胸前提醒自己提高技艺。
靠着这股不服输的拼劲儿,我们团队不断攻克技术瓶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13年还首次涉足航天航空领域高精微细制造。
我得到了很多荣誉,从学徒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代表产业工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这都让我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行行出状元,做技术工人也能大有所为。
近些年,我处处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人们渐渐认识到,产业工人也可以在广阔舞台上展现人生价值。有一次我接受一个小学生记者团采访,一位小学生在活动结束时告诉我,他的爸爸也是工人。本来他觉得爸爸工作太辛苦,总是没时间陪他,赚钱又不多。现在他明白了,爸爸和陈亮叔叔一样,也在做一件光荣又有意义的事情。
但我也深知,目前产业工人里比例最大的还是“腰部”人才,评职称难、成长较慢。因此,推动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相互贯通、改善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环境,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走上技术报国之路。
现在的我,不仅在工厂里带徒弟,还成了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产业教授,做项目、带学生,有很多机会和年轻人交流。我常常鼓励徒弟们赶超我:“被徒弟超过不丢人,反而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徒弟:江苏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 陈小龙
我一开始学的是钳工,2010年毕业后进了电子厂工作。因为上升空间很小,我挺迷茫的,便换了份工作,来到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学数控。
我们公司都是师徒结对,我的师傅就是陈亮。一开始我做些辅助工作,接着尝试制作简单的零件,后来又自学了编程。从手工编程、电脑编程到自动编程,学精学透之后很有收获感,收入也更高了,我特别开心。
师傅的团队有15个人,多项技术攻关我们都深度参与。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和清华大学的校企合作。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我们半年内就研制出了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密微喷孔加工装备,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实现了零部件稳定量产,目前产值已经突破亿元。当时,清华一位老教授说:“我现在特别理解国家为什么对产业工人越来越重视。没有你们,好多成果不能产业化、项目不能落地,不能更好服务百姓。”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公司接到任务做生产熔喷布的模具。熔喷布模具最小孔径只有0.15厘米,像针一样细,难度非常大。但我们深知熔喷布是生产口罩的核心原料,于是不眠不休全力攻关,终于在48小时内完成了首副熔喷布模具研制。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工作帮助到了很多人,付出再多也值得。
现在,我已被评选为助理工程师和蠡园开发区最美工匠,还在无锡买了房子成了家。师傅常对我开玩笑说,他总记得我刚进车间时青涩的样子。一眨眼我不仅成家了,技术上也能独当一面,甚至收入比他高,他觉得非常欣慰。我想,安身立命和有光荣感,这两点都让我更加坚定我的选择。
兄弟同梦 多学知识、打磨技术,路才会越走越宽
【一线讲述】
哥哥: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龙才荣
2010年高考后,在舅舅建议下,我报考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在这之前,我对数控一窍不通。开始上课后,我发现自己对实践动手很感兴趣。大二我选修了一门专业选修课——数控机床电路装调。因为我上课认真,动手能力强,老师让我做课程助手,并推荐我参加当年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大赛的校内选拔赛。没想到我获得了第一名。从那时起,我坚定了学习前沿技术、参与技术创新的奋斗目标。
此后我参加了不少比赛,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毕业后,我在校办机械厂负责管理设备和维修,实现了职业理想的第一步。
那时学校工厂里要上一个汽车左右纵梁工业机器人自动焊接工作站的项目。我自告奋勇参与项目,自学了工业机器人调试,PLC编程,完成了工作站整体联调并实现量产。因为这些经历,在学校开设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课程时,我被安排了教学任务。
其实,在这两个方向我只能算是“菜鸟”。为了讲好课,我恶补了很多知识。同时,我也继续参加职业技能比赛,2016年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获得教师组个人赛第十一名,这是该赛项广西代表队迄今取得的最好成绩。那年,我被授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和“广西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职业教育是终生学习的过程。我常对学生说,毕业后面前并非只有一条路,也不能停止学习。多学知识、打磨技术,路才会越走越宽。
弟弟:金富莱玻璃厂操作工 龙进滨
初中毕业后,我读了一个学期中职就不想继续上学了。哥哥在读高职,他对我说,还是得好好学习一门技术。那时我年纪小,听不进去,便和堂弟一起去了广东,在模具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学习最基础的模具加工技术。半年过去,我发现自己进步很慢。
那时我很迷茫,找不到人生目标。过年时,我从广东回到家里,哥哥已经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留在学校从事教学和机器维修工作。哥哥对我说,他觉得数控方面人才需求量很大,前景也好。“你可以先回学校上学,再读一些书。数控涉及的领域很广,就业面也广。如果有天分有兴趣,还可以深入钻研技术。”
哥哥的话让我醍醐灌顶。盲目打工的确无法让自己掌握核心技能,还是要找到长远的职业发展方向。于是我听了哥哥的建议,先回学校学了一段时间数控技术,然后进入一家小型制造厂,从事数控自动化玻璃切割方面的工作。业余时间,我努力学习数控专业技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和哥哥探讨。
做技术工人还是挺辛苦的,我身边有很多朋友觉得难、工作条件不好,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但我会努力坚持下去,哥哥走过的路,让我看到了希望。
夫妻同心 有了“压舱石”,才能吃好技术这碗饭
【一线讲述】
丈夫: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工务段职工 安天雷
2009年,我考入了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现山东职业学院)电气化铁道专业学习。爱人魏文俊当时是我隔壁班的同学。2012年毕业后,我们都进入了南昌铁路局南昌供电段工作。
第一年上岗,我发现原来在学校学的很多知识都能用上,但这些知识更像是一个个“点”,工作中得把它们连贯起来。同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学过的一些设备已经升级换代,技术手段已经更新。所以,我们一边跟着老师傅多做、多练,一边不断自学新的知识技能。
入职不久,江西省举办了“振兴杯”第九届南昌铁路职业技能竞赛。我没拿到名次,爱人却获得了第三名。这让我感受到压力,于是定下目标激励自己:我要用一年时间好好努力,在第二年的比赛里获奖!
于是,我苦练技术,一有空就学习、背书。第二年比赛中,我进步很大,还代表南昌供电段参加了第十二届南昌铁路职业技能竞赛接触网工决赛,荣获“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爱人也获得了南昌铁路职业技能竞赛变电值班员决赛第三名,同时荣获“全局技术能手”“江西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我们俩一直互相鼓劲又彼此竞赛,成了段里的“冠军夫妻”。
现在,我也慢慢变成了师傅,带了两个徒弟。母校定期邀请优秀校友讲解、演示操作技能,我也成了其中一员。看着徒弟和学生们慢慢从生手变得熟练,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我。
妻子: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供电段职工 魏文俊
铁路工作意味着常年在外面跑,很难兼顾家庭。我和安天雷找工作时很想到同一个供电段工作,减少分离。刚好南昌供电段有合适的岗位,于是我们告别了家乡山东,来到江西吉安。
因平时工作表现突出,我被推荐参加江西省“振兴杯”第九届南昌铁路职业技能竞赛,获全局第三名,这是单位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安天雷那年没得名次,他说绝对不能输给我,就这样“较起了劲”。在学校时我们就常互相督促,这种习惯也延续到了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历和上升渠道有很大关系。如果是专科,转干、提干、评职称都会受到很多限制。但我们单位在学历提升和选人灵活性上都尽量为我们争取发展空间,对我们接受继续教育、自我提升非常鼓励。因为我技能水平比较优秀,破格获得了干部身份。
2015年6月,安天雷被选拔为赣瑞龙线于都接触网工区工长。同年9月,我担任于都牵引变电所所长。如今我们的父母和孩子都来到了赣州定居,算是真正在这里安了家,生活有了奔头。
我经历了从技术岗到管理岗的转变过程,深刻体会到,即使是技术型工作,也需要多方面发展,在技术专精的基础上拓宽发展空间。当然,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升技能等级,才是吃好技术这碗饭的“压舱石”。我和安天雷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我们选择了通往卓越的另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