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丹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李洁博士对所有支持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表示感谢,并介绍了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及其节日意义。李洁院长结合自己的理解认为“国际社会工作日”的设置有三个目的:一是唤起大众对社会工作者的认可,二是强调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三是提升学习者和从业者的社会工作专业技巧。社会工作者是与服务对象同行的人,为社会写诗的人,是星空里的星星。夜晚为什么会那么亮?是因为有社会工作者的点缀,让在黑暗中的人看到了光亮,陪伴了大家的心灵。我们看到不同的社工,在学校、养老院、医院、戒毒所、监狱,还有社区用专业方法去帮助那些处于弱势中的人群。希望同学们对社会工作者有更清晰的角色认知,继续学好社工专业理论,跟着老师们去社区实践,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服务。今天是学院“社工助力乡村振兴”第一届大学生论坛,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社会工作者,希望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为和谐中国的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也希望在今年的校园樱花节、及“5.25”心理健康日,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们能和应用心理专业学生一起携手为更多的校内外人群开放服务。
耿丹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马傲然、蒋嘉龙共同主持了本届论坛的研讨时段,社会工作专业往届毕业生褚振超、王域,公共事业管理应届毕业生杨纪铮,社会工作专业在读学生张天宇、王梦杰、黎登卫、范一楠、刘佳欣、蒋嘉龙、李悦萌、郑东林、董星若、祁欣然、张卓瑜等14人分别围绕“社工助力乡村振兴”作了主题发言。
耿丹学院2016届社工专业毕业生褚振超在北京石景山区的星缘社会工作事务所担任专职社工,他就“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战的作用——以内蒙古兴安盟地区牵手计划为例”主题发言,介绍了扶贫社会工作者在内蒙牵手孵化兴安盟社工事务所、培养了4名考证社工,链接资源帮助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建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解决当地十余名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在地扶贫扶智及合作抗疫等实务经验。2015届社工专业毕业生王域在北京顺义区丰芑社工事务所工作了5年多,他以“乡村振兴、始于脚下,筑梦未来”为题,分享了自己在乡村一线为农家扶贫、儿童服务、抗疫行动及残障人士职业技能提升等项目中的工作经验。两位毕业生发言后,徐胜云副院长和李洁博士为毕业生颁发返校参与论坛讲演的荣誉证书。
在学生论坛研讨的第一时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杨纪铮以“以治理的角度谈乡村振兴”为题,介绍了他自己对乡村治理认为有效的三点看法:一是将三治(德治、法治、自治)融洽与以法入礼融入乡村治理中,二是用活用好“互联网+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三是科研合理地培养乡村治理中的后备力量。杨纪铮同学特别推荐北京顺义区426个村庄全部修订“村规民约”的治理结果,并建议学弟学妹们找机会去顺义区的柳庄户参观新农村建设。18级社工专业张天宇是一个有着丰富志愿服务和社会参与经验的学生,他结合自己参加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青椒计划”项目实习经历分享了赋能乡村教师的体会:一是国家坚持发展乡村基础教育并扶持乡村教师发展,有意愿参与的同学可以大胆去做;二是社工专业学生不要把自己所学知识和能力禁锢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这三大方法中,可以尝试跨学科跨领域寻找多途径的发展方向,整合资源结合自身能力按需服务助力乡村发展。18级社工专业范一楠就“社工在乡村中的服务与治理——以乡村孤寡老人为例”主题发言,介绍了孤寡老人有福利保障、精神孤独和应急等需求,并呼吁社工在服务乡村孤寡老人过程中扮演好服务提供者、倡导者、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让更多的孤寡老人感受到温暖和人文关怀。19级社工专业刘佳欣以“乡村振兴下的社区工作”为题,结合社区建设的理论讨论了如何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文化建设,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需求等。20级社工专业董星若以“寻找基层工作定位,切实助力乡村振兴”为题,结合自己到延庆区部分乡镇实地走访的发现,针对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工作定位和实施路径分享了三个思考:一是社工可以成为提振农民精神、打破思维壁垒的“引路人”,二是社工可以成为关爱特殊群体的“贴心人”,强化社会兜底的“守门人”;三是社工可以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人”。董星若同学认为自己这一代的大学生正好处于“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2035年的奋斗目标,而大学生既是实现2035奋斗目标的生力军,也会是享受发展红利的受益者。历时几天的走访,自己忽然觉得课堂上学习的内容鲜活了起来,也感受到了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意义。
在第一时段学生发言结束后的点评环节,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程为敏副教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谈及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学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开展社会调查和持续关心乡村建设的情怀,程老师希望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关注农民、农村、农业,用自己的力量为乡村做贡献。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脱贫攻坚之后的下一步就是乡村振兴,任何专业都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耿丹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助理、社区服务工作室创始人郑莹副教授对第一时段所有发言同学发言致谢和点评,并提到取得脱贫攻坚的成就不易,国家发展的潜力在乡村,乡村振兴不只有社工的力量,也需要不同专业力量的支持。
论坛研讨的第二时段中,18级社工专业王梦杰围绕 “留守儿童的社工服务”发言。他从留守儿童的需求出发,讨论了社工如何赋权儿童,结合儿童的具体问题提供相应的社工介入。18级社工专业黎登卫以“社会工作人才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发言,他认为自己体会到了社工助力乡村振兴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搭建平台,建构以乡镇社工站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二是培育人才,建设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人才入伍;三是引进人才,动员多主体力量参与儿童关怀和社区服务。19级社工专业李悦萌就“以人为本,走好振兴之路”作了主题发言,她认为乡村振兴的必备条件就是人,并结合自己对家乡河北沧州的发展所见所闻,介绍了农村人口大量离乡的三大原因:外出务工、结婚和上学。李悦萌提到,社工专业学生作为乡村社工人才建设的后备军,应该切实做好思想宣传及沟通协商工作,提倡村民培育社区意识,深入基层进行乡村特色挖掘和产业帮扶,主动宣传政策规章,进行恰当合理的政策指导,协调各方力量组织技能培训,与村民和政府紧密结合共创乡村崭新面貌。20级社工专业郑东林从乡村的现状为切入点,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注重培养乡村建设政府的政策尤为重要。他认为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之后,可以通过考村官、回乡创业、加入政府实施的乡村发展计划项目等方式进入乡村和村民同吃、同住、同聊天、同劳动,成为农民群体的代言人支持“三农”建设参与乡村振兴。20级社工专业祁欣然以“社会政策与乡村振兴”为题,介绍了北京上苇甸炭厂村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脱贫发展的过程,认为当前的乡村振兴是重中之重。现阶段该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又该在何种政策理论指导下实施乡村振兴?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社会政策作为一种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措施,在乡村振兴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级社工专业张卓瑜以“两条腿走路,两个人同行”为题发言,他解释了“两条腿”的意思是指经济和精神文化;“两个人”指的是社工和村官。社工应秉持社工专业价值观助人自助,为村民按需提供心理疏导;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老人和孩子带去帮助和人文关怀。19级社工专业蒋嘉龙以“十四五规划下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未来展望”为主题发言,为本次论坛学生发言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蒋嘉龙谈到自己通过社工专业学习认识到了三个方面:首先,社会工作者自身发展应明确社会工作是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多元主体的一元,同时也是多元主体间的粘合剂和润滑剂;第二,在整体方向上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应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第三,建议在十四五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社会工作需要紧跟时代脚步,集合专业优势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发展。
在第二时段学生发言结束后的点评环节,社工专业郑州莹老师对同学们结合不同课程的学习领悟,采用查阅文献、开展田野调查等方法收集不同乡村发展现状,写成小论文带到论坛来分享的行动表示欣赏,郑老师鼓励大家继续加强专业学习,为未来的乡村发展贡献一份专业力量。
最后,张静老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简要总结,肯定了参与论坛学生付出的努力,现场致谢了所有的志愿者和线上线下参与的老师和同学们。同时,她还补充介绍了耿丹学院社工宣传周的系列活动,包括:3月15日张静参与了中国社工教育协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在大兴区魏善庄镇赵庄子村举办的“2021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暨社工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本校内多个课程与乡村振兴的课堂研讨;及她为唐山某区的老年人开展“社会工作与长者健康管理”主题讲座等。张老师表示,以后耿丹学院社工专业的大学生论坛会一届届地办下去,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成长需要,社工专业的老师们永远会在背后默默支持大家;同时,也期待明年大家会有更多更全面的论坛交流机会。论坛结束之后,各年级的学生都聚集到展板签字留念,共同见证了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社工文化周首届大学生乡村振兴论坛的圆满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