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图片
“考试是一场博弈”;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冲过去的才是赢家”;
“一分干掉一操场”;
“错一道选择题就差一个阶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顺口溜被一届届学生、老师演绎、补充,成了师生们挂在口头压在心里的学习箴言。而学习也越来越成为一场不容错、不容失的竞技,以考试分数为指标,分分必争,你死我活,成就自己,还要打败别人,搏杀惨烈,方能“争”得一片天。
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的情况下,“竞争”的确不可避免。然而,学习本身需要竞争吗?成长成才的路上,“我”与“你”,“我”与“我们”,究竟是非此即彼胜者唯一,还是美美与共相互促进?
今天,教育方式在变,学习的方式乃至学习的意义也在变。当我们反复强调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时,学习的生态,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发生改变。
告诉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争胜,走出竞争,会得到更多。请看记者与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的对话——
在学习中讲竞争,会使学生养成扭曲的心理
记者:合作学习今天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些专家指出“学习要合作,不要竞争”,在“竞争”随处可见的今天,如何理解“学习不需要竞争”?您可否谈谈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顾明远:当前大家都在讨论个性化学习。这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利于发展每一个儿童的特长和潜能。我们说,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但现在对个性化学习有一种误解,认为个性化学习就是孤立的个人学习,有的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一个人学,认为那样才是个性化学习。其实人类学习是一种集体的社会活动,儿童学习也需要在集体中进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指出,“学习可以理解为获得信息、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学习既是过程,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果;学习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个人行为,也是集体努力。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学习需要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脱离了现实环境,学习就变成了死读书,读死书了。那样就会像毛主席批评的“书越多越蠢”。同时,在集体中学习能够互相启发,促进思考,共同受益。不久前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俞正强老师讲“鸡兔同笼”的一堂数学课,他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了4种解题的方法。如果一个人学习,恐怕得出一种方法以后就不会思考第2种方法了。
记者:您谈到,学习是群体的社会活动,但是在群体中就一定有“位置”的差异。就像从小学到中学,每次考试老师都会给出一个班级平均分,这样学生在班级的位置就一目了然。他们需要比别人“位置靠前”,这样才有好名次,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顾明远:在现实生活中,中考高考都是以分数为指标的,在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就产生了学习竞争。所以要进行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破“唯分数”“唯升学”难题。这里还涉及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问题,这里先不讨论。至于中考高考的竞争,是一种学习结果的竞争,学习的结果还包含着学生的努力程度及其他各种因素。但在学习过程中不应该讲竞争,因为学习过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集体学习中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在学习中讲竞争,会使学生养成扭曲的心理。有一个小学生考了100分,回家大哭一场。妈妈问他,考了100分应该高兴,为什么还要大哭。他说,因为另一个同学也考了100分。这种心态就是讲学习竞争的后果。如果学生都抱着这种心态,互相妒忌、互相排斥,整个教育水平也无法提高。而且这种因为学习竞争而产生的消极心态,出现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要重视学生社会情绪的培养,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开放的心态,这一点十分重要。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交往频繁的世界、合作的世界。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情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作为学生应有的核心素养,要从小培养。有了积极的心态,在学习中就能与人合作,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学习的效能。现在学界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什么叫领导力?不是说去领导别人,而是先要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在与他人沟通合作过程中影响他人。有了这种领导力,学习才能进步,事业才能成功。
学习成绩没有排他性,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
记者:曾经,“一分一操场”是老师们的口头禅。在集体中的“位置”既是同学们竞争的动因也是他们内生动力的来源。尽管今天分数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但是没有“比较”,动力何存?
顾明远:有人说:“学习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在集体学习中怎么体现个人主观能动性?我认为,集体学习并不排斥个人学习,集体学习更需要每一个人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只有把每个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才能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集体学习,集体讨论更能启发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思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集体学习与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是不矛盾的。现代教育要建立一个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每个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学习,并且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与同伴讨论中会有冲突,会有不同的意见,就可以互相启发,爆发出创新的火花,共同进步。
记者:在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学习的意义和功利的目的之间的矛盾如何平衡?
顾明远:我们这里谈的集体学习,是大概念的学习。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天赋、特长、爱好都有差异。因此每一个人的学习,都应该结合个人的特长和爱好,设计个人的学习方案,并在相同的学科群体中集体学习,互相切磋。学习困难的同学,在群体中可以得到优秀同学的帮助。集体学习并不妨碍每个人的自主选择。所以,学习是不能讲竞争的,学习要讲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改革开放以后,市场讲竞争,有人就以为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把竞争引入到学习中,这是极大的误解。竞争是有的,中考高考就是一种竞争,但这是学习结果的最后的竞争。学习不能讲竞争,学习成绩没有排他性,只有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例如一个乒乓球队,每个选手都要有竞争意识,都要争取得冠军。但这是在竞赛的时候,平时训练的时候就要讲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如果训练的时候谁也不让谁,恐怕就拿不到世界冠军。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明,无一不是在合作中产生的。在现实环境中学习,与同伴合作学习,会获得丰富的知识、创新的启发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