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网报道,临近元旦,国内各高校陆续进入期末阶段,学生大军返乡在即。受疫情影响,今年各大高校实施了错峰放假,不少高校甚至在12月就开启了寒假模式。这个寒假究竟有何不同、假期疫情防控如何部署等问题,成为公众近期关注的焦点。
高校错峰放寒假十分必要,一方面,高校学生多为异地就读,离家较远,实行错峰放假,可以缓解集中出行带来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近期国内几个省份出现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实行错峰放假、防止人员过度聚集,也是疫情防控的需要。应该明确的是,高校错峰放寒假后,防疫措施不能“放假”。
针对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各方都在积极部署。近期,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今冬明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及早谋划寒假和春季开学安排,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工作。
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各地高校的寒假都拉开了“时间差”,而且假期长短差别也较大。如此,就更考验各地各校的智慧,只有继续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将病毒阻挡在校园外。
同时,还需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校园管控措施,加强校园聚集性活动管控;高度关注进入校园的各类物资特别是进口物资、冷链物资的检查和消毒工作,建立健全学校食堂冷链食品的集中监管、统一消毒检测机制;提前做好寒假和下个学期的工作预案,有序做好学生放假离校工作,继续做好假期留校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安排好学生的假期生活,尤其是即时掌握师生的健康状况。坚持人物同防,才能达到错峰放寒假的初衷。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学生们也要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要谨记疾控专家以及各地教育、卫健等部门给出的出行提示,比如,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规划好回途路线、简化行程,途中避免在中高风险地区转乘交通工具;返乡的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好口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