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第15天,乐乐循环呼吸稳定、感染指标正常,达到出院标准。
这次SICU大门打开后的场景最接近刘先生的梦,乐乐还不能走路,声带也因长时间插管发不出声音,但笑得特别灿烂。“几乎是我见过他最灿烂的笑容,但我们一开口和他说话,他眼泪马上就掉下来了。”
考虑到家里还有上小学的大宝,陪护对体力的要求又高,随后刘先生独自带着乐乐来到南京的康复医院继续治疗,妻子回到绍兴工作。
接下来的一年里,分隔两地的夫妇俩分别承受着各自的压力和折磨。
在南京,刘先生晚上只能睡3~4小时,因为乐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翻身,否则会长褥疮。有时候练习的动作太难,乐乐找不到肌肉发力的感觉,难免沮丧自责,他也跟着着急。
在绍兴,妻子沉不下心工作,心里总是记挂着乐乐。身为母亲,孩子在艰难训练,自己却无法陪在他身边,她每天都被强烈的愧疚感包围。
让他们欣慰的是,乐乐自觉又懂事,完全不需要大人督促。别的小朋友大都白天训练,晚上坐着轮椅去找其他小朋友玩耍。只有他主动催收拾碗筷的爸爸,“我们是不是该训练了?”
现在,乐乐已经回到绍兴的家里,生活充实规律:每周三、周五上午去当地的康复医院治疗,其余时间上午学习、下午训练。在家里,他已经可以拄着拐杖独立行走,但到了外面还需要别人帮助。
刘先生说,原本打算让孩子今年9月如期上小学,但他不想在学校麻烦老师同学,所以就往后延了一年。乐乐的想法简单而坚定,“我要自己走路去上学。”
公园里乐乐和小伙伴们玩闹的场景增添了夫妇俩的信心,不管是体力上还是心理上,孩子似乎都做好了回归正常生活的准备,“既然已经迈出第一步,相信接下来的二三四五步会更轻松和自信。”(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王雪飞 陈梦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