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微信、微博也先后允许用户打赏自己喜欢的文章,甚至QQ空间也开通了“空间说说”的打赏功能。虽然每次打赏的次数、金额都很有限,但相比于上一代互联网用户,年轻人显然更加愿意对优质的内容给予“打赏”和鼓励。
“打赏比点赞更深一步”
对于许多年轻的互联网用户而言,打赏必定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
所谓“打赏”,指的是互联网用户对于网上发布、传播的原创内容(包括文章、图片、视频等)进行直接的金钱或虚拟商品奖励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新兴的、非强制的付费鼓励模式,网友更多地会打赏给优质内容的提供者。
在实际运用中,网络打赏功能最早出现在起点中文等小说阅读网站,后来又被视频直播软件用作新的盈利方式。2014年以后,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简书等自媒体平台也相继开通了这一功能。
对于网络打赏,大学生是比较早的一批体验者,许浩就是其中之一。就读于甘肃某高校的许浩关注了数十个微信公众号,也自己运营过微信公众平台;既给自己喜欢的文章和作者打过赏,也获得过别人对自己发布文章的“奖励”。
虽然每次获得打赏的金额并不多,但遇到一些见解深刻,或者让自己获得新知的有趣文章,许浩还是会给出自己的奖励。“打赏比点赞更深一步,表示我赞同。”
类似的情景还出现在各种视频直播间里。在各大视频直播平台上,粉丝众多、互动频繁的主播们常常能获得粉丝送出的各种礼物,从免费的小礼物到价值几十上百元的大礼物,冲上热搜榜的主播获得的“打赏礼物”更是不计其数。
那么,网络打赏为何能被年轻人接受,并且逐渐大量应用呢?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网络总是在创造新的消费模式,网络打赏就是。以前的网民往往默认网络服务就是免费的、单向的,但网络打赏的行为则是自愿付费的、双向传递的。这种由粉丝直接打赏主播的激励机制,给粉丝带来了强烈的参与感,而且把主播和粉丝紧紧绑在一起,形成了以主播、作者为核心的新型社交关系。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则表示,作为内容付费的一种方式,网络打赏的流行也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支付更加便捷的一个产物。在他看来,过去不论是电视台还是报纸,都是单向传播,用户即使看到再好的东西也没有方便的渠道付费表示支持,而在新媒体和网络支付得以发展以后,只要内容生产者为用户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用户的购买力就会被调动起来。
“‘能用红包解决的就不要说话’,虽然是一句玩笑,但也反映出人们动动手指就能够付费的便捷。”刘兴亮说,由于方便快捷的网络支付通道逐渐形成,人们才会在看到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后,更加愿意付费支持。
(责任编辑: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