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大米和小米联合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北京心盟孤独症儿童关爱中心、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发布《中国孤独症康复治疗师职业幸福感报告》,展示这个群体的职业画像、教育背景与专业度、工作认同感与幸福感等内容。据了解,这是我国首份关注孤独症康复治疗师生存状况、探究孤独症康复师职业前景和幸福感的调研报告。
“90后”超6成
报告显示,在参与问卷调研的1326名孤独症康复治疗师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比达60.3%,而31-39岁、40-49岁、50岁以上分别占比31.8%、6.8%、1.1%。大米和小米首席品牌官潘采夫表示,孤独症康复治疗师属于朝阳职业,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加入这个领域。
报告数据显示,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孤独症康复治疗师最多,占比28.1%,幼教等师范类、心理学、康复治疗学分别占比23.8%、19.6%、15.9%,其他专业占比12.6%。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指出,有条件的院校要积极设置康复治疗学和康复工程学等紧缺专业,并根据实际设置康复物理治疗学、康复作业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专业,增加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供给,注重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此次受访者中,女性最多,占比67.9%,男性为32.1%。对于女性康复治疗师占比较多的问题,大米和小米儿童发育行为研究所所长曾松添表示,在国外从事孤独症康复行业的人群中女性占比同样较多,这与女性感情细腻、富有亲和力、有更多的耐心与孤独症儿童相处有关。但在这个领域,不乏优秀的男性从事孤独症康复治疗师的职业,他们有担当、有目标、对专业孜孜不倦地追求。
这些因素影响职业幸福感
报告显示,影响孤独症康复治疗师职业幸福感的十大因素中,重要性依次为“收入水平”“家长反馈”“个人能力”“专业职级高低”、“职业发展机会”“个人兴趣” “平台实力” “职场关系”“公司福利”“社会声望”。
对于现有从业者的境况,广东省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重点实验室高级研究员邱俊杰表示,很多孤独症康复治疗师是在真正接触了孤独症群体后才选择进入这个行业。在读大学前听说过孤独症康复治疗师职业的占比18.6%,在大学期间、择业期间听说的从业者分别占比40.3%、34.7%。从受访者数据来看,“行业有发展潜力”和“热爱特殊教育”以及“工作稳定”是孤独症康复治疗师选择从事该职业的主要原因。
孤独症康复治疗师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融入社会的同时,也会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报告显示,34.9%的孤独症康复治疗师认为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处理孩子的挑战性行为”,33.4%认为“针对不同孩子进行个性化干预”最具有挑战。面临“最有压力的场景”,最多的孤独症康复治疗师选择“孩子发生安全问题”,占比33.1%。
“一些选择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康复师,可能会因为薪资水平、晋升空间以及工作负荷大等原因转换职业方向,真正的儿童康复师太少了。在这种情况下,提升机构中孤独症康复师的幸福感尤为重要,因为康复师的幸福感直接关系到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服务质量。”一位孤独症领域专家表示。
在1326名受访者中,表达了对政府支持、专业培养支持、家长支持、公众认知与舆论支持、就业支持、社区支持的需求。星星雨执行主任孙忠凯表示,呼吁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孤独症康复领域,同时,希望去发现更多的资源,继续做政策的倡导,推动相应政策的出台,去更好地帮助这些孤独症康复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