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7年,我国总体生态林业发展指数从31.57跃升至51.63,增长了64%,年均增长率为8.5%……近日,《生态林业蓝皮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在南京发布,《报告》显示,近年来生态林业发展指数呈现高速稳定增长态势。
构建能够反映综合生态林业各项内容发展变动趋势的综合评价体系,是制定生态林业发展政策,开展生态林业学术研究的前提工作。《报告》根据2011—2017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以综合反映中国森林生态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展中国生态林业发展综合评价。
从各项生态保护工作对指数的贡献来看,人工造林是我国生态保护最重要的措施。人工造林指数从2011年的2.75上升至2017年的3.52,上升幅度为28%;退耕还林指数增长幅度最大,从2011年的0.31上升至2017年的0.51,增长幅度为65%。
《报告》指出,经过国家数十年的森林生态保护事业推进,适宜树木生长、改造难度较低的区域大多根据规划完成。目前退耕还林与人工造林全面进入攻坚期,下一阶段的造林区域集中在气候严酷的地区。
《报告》显示,在全面限制天然林砍伐的背景下,林业产出受益于第三产业及带动产业的高速增长,指数从2011年的3.72快速增长至2017年的15.64,年均增长幅度为28%,远高于其他经济产业类型增长幅度。
通过对各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林业第三产业比重的综合测算,得出中国林业产出效率结果:从2011年的6.55上升至2017年的13.33,年均增长率为12.6%,林业产出依托科技含量提升和产业规模发展,实现了林业产业效率的提高。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林业发展仍然处于较低的产业水平,具体表现在产业聚集度低,林业高端品牌和深加工程度低,林业产品技术与工业设计应用较少,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高附加值森林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等方面。 (方彦蘅、张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