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攀枝花3月29日电 (记者梁小琴)离开攀枝花3年后,2014年,58岁的杨大姐又把家搬了回来,与她一起回来的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她说,现在攀枝花抬头就是蓝天白云,四季鲜花,还有这么多老朋友,我这辈子都离不开了。环保部门数据显示,2014年,攀枝花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6%,创历史最好水平,曾经的污染大户变身为阳光花城。
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已经开发建设50年,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大气二氧化硫指标长期超标,2004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仅为16%,被原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为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之一,而60%的大气污染来自攀钢。
“那时的攀枝花,天是灰色的,攀钢的大烟囱冒着股股黄烟,还有刺鼻的味道。戴着口罩走回家,鼻孔都是黑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退休后马上离开。”杨大姐告诉记者。
让人们在这座城市摘掉口罩自在呼吸,“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成为地方党委政府与老百姓的共同追求与期盼,一场持之以恒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由此拉开。
攀西钒钛磁铁矿硫含量高达0.7%,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最高时达到9000mg/Nm3。烧结烟气脱硫被业界称为“世界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攀钢集团在2013年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外聘专业化环保公司共同治硫,创新升级的“石灰石—石膏法”工艺使综合脱硫率从原来的40%大幅提高到95%以上, 每年新增减排二氧化硫2万余吨。
站在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炼铁厂1号烧结机前,记者看到,烧结机冒出的白色烟雾腾空后,缓缓消散在蓝天白云中。“经过多道工序处理,现在排放出的气体95%以上是水蒸气,脱硫效果稳步控制在国家规定的200mg/Nm3以内。”副厂长侯毅说。
与此同时,攀枝花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10年来淘汰、关停100多个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实施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及相关项目建设,完成了600多个工业污染源治理,累计削减二氧化硫近5万吨、烟粉尘5万余吨。
10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2014年,攀枝花二氧化硫浓度10年来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空气质量排名跃居四川省8个重点城市前列,蓝天白云成为攀枝花的“新常态”。
在攀枝花工作5年的张元明,一到冬天就犯咽炎。这两年,他的咽炎没再发作。“现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小清新’的天数越来越多,街上几乎看不到戴口罩的了。”他高兴地说。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环境质量满意率上升到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