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观测站后,市民和游客可通过标有林内环境指标瞬时值的大屏幕,了解哪片林子适合休闲、什么时段最适合锻炼等信息,将来还可通过微信平台即时查询这类森林游憩指数。
在已建成的中山公园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站首个观测点,实时监测着公园中大气温湿度、负氧离子浓度、污染物等环境因子。
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潘士华表示,对于城市森林,不论是“大氧吧”“城市之肺”还是“绿色银行”,都只是定性的说法,并没有做到定量的判断,即好在哪儿、如何更好?
因此,按照国家部署,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林业总站开始共建“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站”,对上海典型城市森林进行长期定位观测,搞清楚“绿肺”究竟如何呼吸吐纳,也为市民提供森林游憩参考指数,并为有关部门科学决策、经营打下基础。
据介绍,生态观测站一大功能在于评估森林系统的服务价值。比如,定位观测了解哪些树种吸附PM2.5的能力强,哪些植物群落能创造更多的负氧离子,以什么密度、高度种植才最有效果,乔木、灌木、阔叶、针叶应如何配置。
现有研究已初步显示了上海地区19种主要森林树种削减PM2.5和PM10的不同能力,包括日本五针松、池杉、圆柏、雪松、广玉兰、罗汉松、国槐、女贞、青桐等,总体而言,针叶林最能吸霾。
在中山公园观测站,与公园风貌融为一体的站房内,各种先进仪器实时记录着数据,并进行分析,定期向国家林业局提交,监测值也在站房电子屏上滚动显示。
据悉,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站的另外两个观测点,已分别落址浦东外环林带金海段和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这两个新站点,不仅可以像中山公园一样观测气象条件及大气污染物,还将配备综合观测塔、土壤和植物生长监测系统等,完成对森林水文、土壤、气象和生物因素等近百项指标的观测,全方位记录森林的生长情况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格局。按计划,将在2017年内完成两个新站点的建设。
根据上海市林业局规划,除以上3个站点外,“十三五”期间将再布局9个城市森林观测站点,形成一张上海森林生态定位观测大网络。(记者蔡新华 梁承宇)
(责任编辑: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