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改进慈善资产保值增值,慈善行业有所行动,但还远远不够;金融机构认为这个市场有潜力,但大多仍在观望。面对发展空间巨大但目前尚处于困局的慈善资产保值增值,我们是否应该有更多更有力的行动?
慈善资产需妥善投资
慈善资产保值增值,或者用金融行业的词就是慈善资产管理,或者叫作慈善资产投资。按照民政部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共有4000余家基金会,总资产规模1500亿元,占GDP比例0.2%左右,这个数字在美国是3%。
慈善资金的保值增值首先来说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做的过程中,从开始基本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有一个与市场机构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过程。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财务总监史文萱在慈善资产保值增值沙龙上表示,慈善基金本身投资的目标,风险偏好跟很多社会其他基金差异还是蛮大的,这可能也是造成现在很多基金会没有进行投资的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对安全性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么我们想做投资,大家都知道首先要制定投资目标,然后根据投资人的资金特点,风险偏好,比方说资金期限等等特征,都可能是影响投资,怎么做投资很重要一些因素。所以,我们做投资第一步首先了解这个资金本身有什么自己的特征,不但是我们作为投资人去了解,慈善基金本身内部也需要了解这个资金有什么特征。比方说很简单一点,就是流动性这一点。我们资金从募集到最后使用,时间上是怎么安排的,过程是怎么安排的,这些可能是做投资首先要做的前期性的工作,就是首先要有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
慈善信托需发挥功能
《慈善法》第四十四条明确指出:“本法所称慈善信托属于公益信托”。也就是说,公益信托被真正激活。这不仅让公众有了从事慈善事业的新途径,更为关键的是,慈善信托在尊重捐赠人(委托人)意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信托公司受托管理慈善资产,可以促进慈善事业朝着更加专业的方向发展,信托公司有其专业优势,有利于使慈善资金得到更有效运用、保护慈善资产的安全。慈善基金运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资产配置等问题,这正是信托公司作为金融机构所擅长的。信托公司进入慈善领域,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口碑,增进公众对信托的认识和了解。
信托公司在具体实施公益项目投资方面,可能并不如专业慈善机构擅长,但其在风险隔离、资金增值保值、流动性安排、运作期限匹配上有着天然优势,若结合慈善机构丰富的慈善项目资源和经验,双方合作将共同推进慈善事业发展。
中国公益研究院研究部高级分析员黎颖露认为,用制度原则建立,实践探索着前行来概括我国公益信托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公益信托需“以公益为唯一目的”的规定,我国应当发展混合型信托。而民政部门应作为公益事业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和税收优惠也很重要。
慈善资产增值意义深远
慈善组织是否一定要做投资?如果一个慈善组织筹来的钱不多,或者筹来之后马上就要花掉,也许不必去想投资的问题。但是,如果它筹来的钱比较多,或者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步花掉,或者捐赠人要求这笔钱本金不动而用收益去做资助,或者理事会希望机构长期存续,那么,通过投资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慈善联合会慈善资产保值增值委员会筹备组组长刘文华认为,资产保值增值对于慈善组织具有以下3个重要意义:第一,保持独立性,捐款或政府资助等往往附带一些条件,可能与机构意愿不尽一致。如果过度依赖这些短期收入,会使机构发展受制于众多限制条件。如果能从投资获得充足的收入,就有可能让机构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第二,增强稳定性,捐款或政府资助可能会随着经济形势或政策的改变而波动、减少乃至消失。如果资产保值增值做得好,有助于减少机构收入的波动,便于实施长期计划,增强长期发展能力。第三,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用于机构发展的资金总是比较难筹集的。资产保值增值收入越多,机构越可以吸引优秀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慈善资产保值增值这件事,需要慈善行业与金融行业的全面、深入的合作。平等的合作才能互利且持久。
记者 泊伟
(责任编辑:李岩岩)